中国人启蒙自己的文化_【中医宝典】

...文化的精华也随着糟粕一起被清扫出去,“孔家店”打倒,汉字拼音化,国画素描,就连中国人的姓名中也出现了像李大卫、朱彼得之类的洋名。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知识体系,同样难逃被打击的命运。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中没有不骂中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113.html

萧宏慈:中医院校不到中医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而失去中医的灵魂。我认定真正的中医在民间,在中医院校里不到真正的中医,不仅如此,中医院校基本上成了西医的附庸,其毕业生基本不会看病。按一些老中医的说法,中医学院培养的基本上是中医的掘墓人。写《行天下》,就是为了让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62.html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_《中医伤科按摩》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竹帘、杉篱固定,髌骨骨折采用抱膝器固定等。此外,沈金鳌著《沈氏尊生书,杂病源流犀烛》对内伤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有所阐发;顾世澄著《疡大全》,对跌打损伤及一些骨关节疾病有进一步的论述;钱秀昌著《伤科补》、赵竹泉著《伤科大成》、胡延光著《伤科...

http://qihuangzhishu.com/1035/3.htm

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角度来看,确是比较过去的准确。有不少且是过去籍中从未描叙过的,例如肺的解剖,气管分支、肺泡及胸膜脏层等,虽名词与今不同,但结构大体正确。脾、胰、大小网膜等也是过去从未描述清楚的。王清任虽然仍是脾胰合一,但画出了胰管(珑管),并说清了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6.html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_《丹溪治法心要》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之有丹溪,犹吾儒之有朱子,朱子盖惟深于其道,而有□□□真独得之妙,则凡立言成□,足以继住开来,师法百世,莫之或违□丹溪之□□□□□为□□□南者多矣。成化间又有《心法》之刻,弘治间又有《》之刻。此外,又有《心要》一书,则所家藏而...

http://qihuangzhishu.com/714/2.htm

赤脚医生拜师“名中”_中医名家_【中医宝典】

...昨天上午,余姚中医院院长、宁波市首批“名中”马伟明来到河姆渡镇卫生院时,他的徒弟宋泓峰医生和一大群闻讯而来的村民立刻围了上来。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西医专业的宋泓峰告诉我们:“师傅每周下乡一至二次门诊,不仅方便了群众就医,而且也让我学会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jia/b34841.html

杨序_《重庆堂随笔》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儒以学术致平成,以方术拯危困,其因应化裁、变动不居之妙,非楮墨之所得而传、竹素之所得而尽也,惟自古无独抱一经之名儒,亦无株守一家之名医,则博学尚矣。然而载籍所流传,各矜心得,或引而不发,或冗而鲜,或偏僻以自是,或纯驳之不齐,百家腾跃,...

http://qihuangzhishu.com/749/3.htm

《备急千金方》序_《备急千金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吾见诸方部帙浩博,忽遇仓猝,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堕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

http://qihuangzhishu.com/221/2.htm

不是守旧_《思考中医》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出路,但,你凭什么去创新呢?所以,搞经典完全不是守旧,而是为了创新。这一点你进去了,你就会有体会,这个过程究竟是不是创新,你会有感觉,临床实践上也会有印证,光是口说还不行。我经常谈到,做学问学会“喜新而不厌旧”,这也是孔子的一个思想。...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7.htm

海沉浮_【中医宝典】

...“永嘉派”,活动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大约为公元1174~1244年间。正相当于北方刘完素、张子和、张元素、李东垣学术活动进入高潮,河间、易水学派形成阶段。自古以来,就有“儒之门户开于宋,之门户开于金元”的说法,医学派别出现的意义,在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00.html

共找到219,1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