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世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一名澄,字练江。安徽芜湖人。后迁居扬州。世医出身,承家学,业四十余年,闻名于当时,尤以治疡科着称,以治外必本诸于内之治则,故倡疡须谙内科治、脉理等。辑《疡大全》四十卷(1760年),凡涉外证者,绘图立说,按立方,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563.htm

蒋鸿模(1853-1918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仲楷。四川合州(今合川)人。初从老刘道芝,后又奋志研读家藏医书数百种,历十年苦学而外出应诊。后设堂授徒,就药学、经、方剂、治各编成歌括,以便习医者习诵。著述有《本草便读》一卷(1892年)、《林辑要》(1913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364.htm

序一_《脉诀刊误》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取而焚之者.徒以脉诀文词浅鄙.易生轻侮耳.而孰知作者苦心.正在是哉.其私心之所得.临之所见.确有异于古之所云.遂毅然恻然为后人告也.岂独滑亦有寒.脾亦候尺为义本先民耶.夫固不免偏驳矣.然自诋之太过.而濒湖李氏脉.遂蹶起而行于世.而脉法且...

http://qihuangzhishu.com/943/2.htm

徐序_《治汇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阐幽击蒙.端赖于撰述矣.苟无传书.虽善息脉如俞跗.善处方如桐君.亦惟自神其伎耳.将何以广其传.以共济群生哉.上海李惺 先生.才敏识精.以其余.傍究医术.息脉处方.有验精良.博采轩岐以来诸书.条贯辨晰.标奇举要.集为一编.命之曰治汇补.予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zhihuibu/636-4-0.html

中医内科的学习要求与方法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按照高等教育中医专业总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中医内科的学习要求是,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通过中医内科的学习后,能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治疗学的基本理论及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候特征、辨证论治等...

http://qihuangzhishu.com/76/53.htm

例言_《医学妙谛》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一何书田太夫子世居青浦北竿山,本儒术,通轩岐之,临着手成春,日日远近就诊者,门庭如市,时或舟车往来,吴会士大夫莫不争先延致。在嘉道间为吴下名医之冠。一先生成功后不复进取,着述甚富,曾刻《竿山草堂诗文集》行世,暨江浙水利等书,为林文忠...

http://qihuangzhishu.com/825/4.htm

眼_《秘传治要诀及类方》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眼。以青桑干枝就硬炭火上烧取白灰。铜箸点二三次。妙甚。不可用水桑黄桑。亦不可杂炭灰。眼病不一。烂沿恶泊羞明膜涩痛雀目韬针内外障等。难以枚举。今独举赤眼数种。应患眼者。不问远年近有。上诸并可用四物汤。下生熟地黄丸。敷洗之剂。当求之...

http://qihuangzhishu.com/721/94.htm

桂枝新加汤_《临实验录》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常某,男,33岁,忻州运输公司车队文书。曾苦失眠六年,余用桂枝加龙牡汤治愈。近因参加篮球比赛,运动激烈,当晚便足跟痛,并出现下肢水肿,腰脊酸困。拍X线片未见骨质损害。某按肾虚治疗三月余,服药近百剂,水肿消失,然足跟疼痛,腰脊酸困毫不见轻...

http://qihuangzhishu.com/115/308.htm

《中医儿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第一章 中医儿科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二、中医儿科的形成期(隋朝-宋朝) 三、中医儿科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四、中医儿科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二节...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xue/index.html

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证明,故始终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论争的结果,使中医理论体系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整理和较科学的诠释。这一时期的脉研究仍以祖述《内经》、《难经》、《脉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脉原理,结合后世名家有价值的论述和研究者个人读书临心得体会如以阐扬...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6.html

共找到126,2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