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在写个人史_【中医宝典】

...关键词:李经纬 《李经纬文集》 书评 ――《中国医学之辉煌――李经纬文集》读后 《李经纬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105万字,史学家李经纬以史学的笔法,在写本人经历的历史,称之为“史学家在写个人史”孰曰不宜。按传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14.html

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四大名之三_中医文化中医典故_【中医宝典】

...三、诊脉圣手平一指 “本活人”,作为一名医者,再怎么冷酷无情,也顶多像胡青牛一样“见死不救”,而不至于去杀人害人。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就塑造了一位叫做“杀人名医”的人物---平一指。 “一指”是他医病诊脉之时,只凭一根手指,便...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56.html

伤寒即能痘疹,能痘疹即能痈毒辩_《侣山堂类辩》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学士许叔微曰∶能伤寒,即能痘疹;能痘疹,即能痈毒。盖能医伤寒者,知表里、阴阳、寒热、气血、邪正虚实耳!伤寒之邪,从外而内;痘疹之毒,从内而外。若夫痈毒,有因于风寒暑湿之外袭者,有因于喜怒饮食之内伤者,是以伤寒、痘疹、痈毒,皆当审其...

http://qihuangzhishu.com/803/36.htm

关于《中国历代论选讲》的材料处理问题_【中医宝典】

...连原标题一起摘录,再按文意逻辑排列,使之连贯成一篇完整论;或只选一段代表性的论,在讲解中引证其他原文材料,尽量将名医的思想完整准确地阐述出来。第三,实用性原则。学习历史经验的目的,最终落实到今天的临床运用,所以我们选讲论,或为补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4.html

商周医事制度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总管医药行政。《周礼·天官,载:“医师掌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在医师之下设有“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二十人。”协助医师进行卫生行政管理。上士和下士主要协同医师管理政;府二人管理宫廷药物库藏保管和供应;史二人管理宫廷...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8.html

经(四)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 存自序略曰。予尝谓操舟必资于剡木。而射者必以彀。之有道古也。自神农氏开其天。黄帝氏继天创始。与其臣岐伯。着内经灵素。为万世医学之鼻祖。自唐及宋。屡诏名家。校正勤。而真传靡获。方书种种。汗牛充栋。奚益哉。甫本庸愚。辄不自忖。乃敢因滑氏之...

http://qihuangzhishu.com/485/9.htm

新安医家:以活人为心_【中医宝典】

...年),新安名医歙县人张杲就在其《》卷十中到:“以救人为心,医者当自念,云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或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明代正德、万历年间新安祁门名医徐春圃(1520-1596),从小习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693.html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很多,如:养蚕、舟车、兵器、引箭、文字、衣服、音律、算术等,我国古文献也多有黄帝创造发明医药之记载。《帝王世纪》:“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通鉴外记》亦:“(黄)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01.html

经(七)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不全美。然吴吕广以下之说。得借以传之。经之有注。当以此为最古也。又按杨康侯所着通神论。元符中。黄鲁直为序。与天圣四年。相距七十余年。王唯一决不得与康侯眉睫相接。则不知何由集入其也。辛巳仲冬十八日。西城侍医野间君(成式)令嗣仁夫(成已...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5.htm

北山友松_《先哲话》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益于后学不为鲜。然至内外相兼者,李氏未为尽,宜涉猎古人书以补其阙。下元虚损,精气枯槁,人外感风寒,颇似温疫者,或宜先补虚,或宜先发邪,或宜补泻相兼。此际最可苦心处,固非笔墨之所尽焉。《医药纲目》别为一家,与他书体裁自异。钱氏论小儿亦自一派...

http://zhongyibaodian.com/xianzheyihua/945-7-2.html

共找到260,91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