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衰,骨痿不能起。迟脉之状,往来极迟,一息三至。为阴盛阳虚之候,若手足厥不回者死。五脏气短,不能朝于气口,肺肾俱衰也。《太素脉诀》作肺肾俱绝。陈无择《三因方》云∶迟者应动极缓与人迎相应,则湿寒凝滞,与气口相应,则虚冷沉积,为寒为痛。迟而涩为...
...□ 许敬生 河南中医学院 光辉灿烂的中原古代文明造就了历代众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其中也有一大批著名医家。 自汉武帝依从董仲舒奏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而这个时期正是中医的发展时期。儒家最根本的...
...”,袁刻作“营”;“刺处”,袁刻作“刺后”。代则取血络而泄之,代则乍痛乍止,故刺去邪血之络也。平按:“而泄之”《灵枢》作“而后调之”,《甲乙》同,注云:“《太素》作泄。”注“乍痛”,袁刻误作“乍病”。陷下则徒灸之。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着...
...,俱有条贯”的,这就说明他亦是以古说来引出自己的见解以发展学术的。 古脉学的提出它的标帜与口号都是对后世亦即王叔和以来的脉诀采取不承认或不满足的态度的。这表面上看是像做复古的工作,实际是在谋求脉学的新发展,卢氏之书是在他晚年双目皆瞽的不幸...
...双方都说了许多相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为陈亮长期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此。这个评价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陈亮一生言谈、行事和学问的实际,并非夸大溢美。作者...
...但对它的脉形描述却有时不甚显豁。没有“春弦”、“秋毛”那样明确。例如:“冬胃循石日平,石多胃少日肾病,但石无胃日死。石而有钩日夏病,钩甚日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这肯定了冬天的脉是石脉,但对肾脉之形的描述...
...虚实之要,愿闻其故。血气何道来入此经为实,何道而去此经为虚也。岐伯对曰:夫阴与阳,皆有输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脏腑阴阳之脉,皆有别走输会相通。如足阳明从丰隆之穴,别走足太阴,太阴从公孙之穴,别走足阳明,故曰外也。阴阳旬平,以充其形,甲子一日...
...《是斋百一选方》太素丹治停寒肺虚,痰实喘急,咳嗽经久,痰中有血,及疗气虚感冷,脏腑滑泄,脾胃不进饮食。此药治一切危困之疾神效。周彦广侍郎传。炼成钟乳粉(一两) 真阳起石(二钱),新瓦上用熟火 过,通红为度,去火候冷,研极细)上二味合研令匀...
...医经著作。又称《太素》,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扩为三十卷,今已残缺。国内刊本只有二十三卷。本书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形态。全书...
...医经著作。又称《太素》,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扩为三十卷,今已残缺。国内刊本只有二十三卷。本书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形态。全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