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之法,古方甚少,而最详于宋之雷〔学支〕,今世所传雷公炮炙论是也。后世制药之法,日多一日,内中亦有至无理者,固不可从,若其微妙之处,实有精义存焉。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
...天下之害人者,杀其身未必破其家,破其家未必杀其身。先破人之家而后杀其身者,人参也。夫人参用之而当,实能补养元气,拯救危险,然不可谓天下之死人皆能生之也。其为物气盛而力厚,不论风寒暑湿痰火郁结,皆能补塞。故病人如果邪去正衰,用之固宜,或邪微...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其法载于古方之末者,种种各殊。如麻黄汤先煮麻黄去沫,然后加余药同煎,此主药当先煎之法也。而桂枝汤又不必先煎桂枝,服药后须啜热粥以助药力...
...世有书符请仙而求方者。其所书之方,固有极浅极陋极不典,而不能治病且误人者。亦有极高极古极奇极稳以之治病而神效者,其仙或托名吕纯阳,或托名张仲景,其方亦宛然纯阳、仲景之遗法,此其事甚奇,然亦有理焉。夫乩者机也,人心之感召,无所不通,既诚心于...
...①攻伐;伤害。《素问·离合真邪论》:“诛罚无过,命曰大惑。”②指针刺放血。《灵枢·九针十二原》:“必无留血,急取诛之。”③祛除。《灵枢·大惑论》:“先其脏腑,诛其小过,后调其气。”④口头或文字谴责。《医学源流论·人参论》:“即使用药不误,...
...病证名。血从尿道排出而无疼痛者。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又名溺血,溲血。尿血与心、肝、肾三经关系较为密切。《医学心悟》卷三:“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杂病源流犀烛·...
...病证名。血从尿道排出而无疼痛者。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又名溺血,溲血。尿血与心、肝、肾三经关系较为密切。《医学心悟》卷三:“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杂病源流犀烛·...
...的医学史研究成果。在中国医药发展史研究方面,随着兴办中医教育,在各院校教材的基础上,产生出几部医史著作。谢观(利恒)《中国医学源流论》(1935年)是一部中医史佳作。近代我国医史界在开拓疾病史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博物馆在我国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
...《世医得效方》黄柏散 《杂病源流犀烛》黄柏散 《圣惠》黄柏散 《医学心悟》黄柏散 《疡医大全》黄柏散 《圣济总录》黄柏散 《圣惠》黄柏散 《圣惠》黄柏散 《圣惠》黄柏散 《普济方》黄柏散 《外科真诠》黄柏散 《圣济总录》黄柏散 《普济方》...
...《医学入门》等以积聚为男子病,症瘕为女子病。又有以部位区分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痞源流》:“痞癖见于胸膈间,是上焦之病;痃积聚滞见于腹内,是中焦之病;癥瘕见于脐下,是下焦之病。”详见积、聚有关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