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情志学在现代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不治,故病不可愈”的论述,充分阐明了注意情志的调节在人类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中的重要作用。华佗的《青囊秘》云“……是以善医者先医其,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病……。”这就说明心病须心药,医为其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称为好医生。 祖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60.html

外科十法_《医学悟》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十法者,予归宗普陀时所作也。余自普陀生长天都,五十有三载,业医者凡三十年爰着《医学悟》一书,详言内证,梓行于世,而外科有未及。壬子冬,还归普陀修行,适逢圣祖仁皇帝广发帑金,修葺我菩萨行宫,前后寺僧及任务人等,不下数千人,其中病患不一...

http://qihuangzhishu.com/657/541.htm

疽门主论_《疡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申斗垣曰∶疽,生于胁下京门、带脉二穴之次,乃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痛痒彻,如针刺之,痛渐溃至脐者死。(《启玄》)疽(图)...

http://qihuangzhishu.com/344/650.htm

疽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痈疽之生而痛彻者。出《外科启玄》卷六。多生于胁下京门穴、带脉穴间。初起即痛痒彻犹如针刺状,胁下不能转侧,偶伴寒热。证治参同痈疽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7/803.htm

《六醴斋医书十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24.htm

《六醴斋医书十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83.htm

百病皆生于六气_《医学》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不宁。⑿狂越:精神错乱,言行失常。⒀禁栗:口噤战栗。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①溢食不下、目眛不明、暴注、瞤瘛②、暴病暴死,皆属于火。手少阳相火之热乃包络三焦之气也。诸涩枯涸、干劲皴揭③,皆属于燥。手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诸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42/19.htm

气上冲_《医学悟》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腹里时时上冲也。伤寒至厥阴,消渴,气上冲,热证也。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是也。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按寒字,当作痰)。...

http://qihuangzhishu.com/657/201.htm

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_《医学》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为积,六腑为聚。积属阴而有定处,聚属阳而无常形。肝之积曰肥气②。之积曰伏梁③。脾之积曰痞气④。肺之积曰息贲⑤。肾之积曰奔豚⑥,世人谓之气块。丹溪论曰:块乃有形之物,气不能成形,俱是痰与食积、死血也。在中为痰积,在右为食积,在左为死血...

http://qihuangzhishu.com/142/57.htm

《宋高僧》在线阅读

...。任两浙僧统,吴越国王授以“明义宗文大师”的称号。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降宋,宁随钱俶来到汴京。宋太宗在滋福殿召对,授予紫衣,赐“通慧大师”号。六年(981)任右街副僧。七年(982)奉令修《大宋高僧》,乃请命回杭州编纂,到端拱...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13.html

共找到178,90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