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辨_增订叶评伤暑全书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难经曰∶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随其经之所在而取之。如太阳证头疼恶寒,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浮者,太阳病温也。过时而发,不在表也,已经汗下,亦不在表也。经曰∶不恶寒而反渴者温病也。明其热自内达外,无表证明矣。按∶伤寒传经...

http://qihuangzhishu.com/778/37.htm

评温病学之门径――评温病正宗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传染病,用药十分猛烈。而一般温病用药则相对缓和,所以有实践意义。 总之,他的观点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代表性,也是研究温病学说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此外,书中辑摘各家之说,分门别类,加以评述,并汇列各种温病名目,采集各家治法,以定去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18.html

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_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至于温病,在上古时,原与中风、伤寒统名之为伤寒,是以秦越人难经有伤寒有五之说。至仲景着伤寒论,知温病初得之治法,原与中风、伤寒皆不同,故于太阳篇首即明分为三项,而于温病复详细论之,此仲景之医学,较上古有进步之处也。伤寒论原文∶...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38-5.html

温病脉论_三指禅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冬月伤于寒,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而伏藏于中,至春随阳气发见者,为温。其症头痛项强,与伤寒无异,惟初起不恶寒,便发热,脉数为异耳。伤寒由表入里,不得不先发其表;温病由里达表,不得不先清其里。所以温病有误汗而无误下之语。仲景着伤寒一书,自...

http://qihuangzhishu.com/786/91.htm

温暑提纲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三曰暑温、四曰湿温、五曰瘟疫。春温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又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因伏气之邪,发为春温病也。王叔和伤寒例曰∶冬伤寒邪,藏于肌肤,至春发为温病,至夏发为热病,热病重于温也,是故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因冬伤寒邪...

http://qihuangzhishu.com/723/43.htm

推拿抉微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 朝代:? 年份:? 序 自序 凡例 节录夏英白先生推拿凡例 第一集·认症法 审察苗窍 五脏各有所司 形色部位指南赋 以色诊病 五视法 辨小儿五音 闻小儿声音 指纹辨色歌 以指冷热诊病说 以目诊病说 五脏所属之症 简切辨症法 辨...

http://qihuangzhishu.com/684/index.htm

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为足太阳乎?此固无容置辩者也。由斯知,中风、伤寒、温病皆可以伤寒统之(难经谓伤寒有五中风温病皆在其中),而其病之初得皆在足太阳经,又可浑以太阳病统之也。盖所谓太阳之为病者,若在中风、伤寒,其头痛、项强、恶寒三证可以并见。若在温病,但微...

http://qihuangzhishu.com/513/351.htm

窦默与窦太师针经窦太师秘传针经指南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窦默,名杰,又名默,字子声,金元间广平肥乡人。 其著作主要有窦太师针经窦太师流注指要赋窦太师秘传针经指南等。 【生平】 窦默,名杰,又名默,字子声,金元间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县)人。生于金代明昌七年(公元1196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43.html

温热暑各伏气有兼邪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伏气温病,有兼风兼寒兼湿兼毒之不同;伏气热病,有兼暑兼湿兼燥之不同。惟伏暑之邪,古无是说,至深秋而发者,始见于叶氏指南。霜未降者轻,霜既降者重,冬至尤重。然竟有伏至来春始发者,由于秋暑过酷,冬令仍温,收藏之令不行,中气因太泄而伤,邪热...

http://qihuangzhishu.com/723/52.htm

温病脉是虚象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胜,易得温病。其脉模糊躁急,皆是阳根不固,阴液亏伤,木火外发,金水内竭,中气不守。故难经曰:温病之脉,不知何经之动也。亦有热深脉伏,疾数不明,服清凉之药,热退脉显者,乃是实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110.htm

共找到467,9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