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性的70%。 降低见于: 先天性和获得性抗凝血酶缺乏症,如肝脏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外科手术后、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肾小球疾病、静脉血栓形成等。 升高见于: 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出血期、单纯性紫癜、肾病尿毒症、...
...(一)治疗 由于心脏转移肿瘤是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扩散的结果,属于疾病的晚期阶段,此时病因治疗常无实际意义。大多数病例给予支持治疗、对症处理,以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 心力衰竭仍可使用洋地黄、利尿及扩血管药物,但疗效差或病情易反复。增加洋地黄...
...(一)治疗 1.直流电复律为治疗室扑和室颤的首选措施,应争取在短时间内(1~2min)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一般用300~400Ws电击,若无效可静脉或气管注入、心内注射(尽量不用)肾上腺素1mg(可使细颤变为粗颤)或托西溴苄铵(溴苄胺)...
...也见于优势半球顶叶、额叶内侧面及背外侧面、基底核及内囊后肢等处病变。忽略症最多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疾病,也见于脑部肿瘤、脑外伤及脑立体定位破坏手术后的患者。 (二)发病机制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该肿瘤是良性肿瘤,早诊早治效果好,手术彻底切除可根治。有明显头痛、呕吐及走路不稳、肢体协调功能差即应考虑本病可能,有家族史或有其他内脏先天异常者则更为明确,找专科医生诊治。头部计算机体层摄影或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可确诊,多发者可分期手术...
...了解病史:首先了解其发病年龄,痴呆者的年龄均相对偏大,再者了解其起病形式及病程,外伤及脑血管疾病等常为急性起病,其他原因引起者多为慢性起病。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症状起伏,并可自动缓解,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缺乏症状引起的痴呆可随躯体...
...器质性心脏病病情危重期。也常发生在危重患者临死前数小时。此外洋地黄中毒。尿毒症和药物(如服用胺碘酮)影响也可见到。多表现为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3.弥漫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和窦-室传导 都是由于高血钾引起。只是后者为心房肌广泛的电麻痹。...
...脱髓鞘疾病和脑血管硬化等均可并发局部蛛网膜炎。 (二)发病机制 主要病变是局限或多发的蛛网膜及软膜的增厚和粘连,部分脑组织、脑血管、室管膜等均可并发局部蛛网膜炎。可分为三种类型: 1.斑点型 蛛网膜单纯增厚、浑浊、有白色斑点或花纹。蛛网膜未与...
...黄视:如果人看物体时,感觉犹如蒙上了一层黄色滤纸,这种情况常见于一氧化碳中毒、毒蛇咬 伤、链霉素洋地黄、巴比妥中毒及肝胆疾病导致的黄疸者。 蓝视:如果人看物体时,感觉犹如隔了一层蓝布,这种症状常见于白内障手术后的最初几天, 患者看外界物体...
...,具有强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浆抗凝酶活性的70%。 抗凝血酶Ⅲ活性:0.90~1.20(发光底物法) 抗凝血酶Ⅲ抗原:250~330mg/L(免疫比浊法) 降低见于: 先天性和获得性抗凝血酶缺乏症,如肝脏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外科手术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