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_《辨证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则证疑似,不可不亟辨也彰彰矣。庚午秋间,汉川友人客于邗上,假馆小斋,业工医术。因举平日疑义相质,乃为予条分缕晰,洞开胸臆,而于证候一节,尤有发明。询其所传,则会稽陈子远公也,叩其所读之书,亦即陈子自着《辨证录》一编也。予索观焉,即启箧笥,...

http://qihuangzhishu.com/591/3.htm

诊断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性:在明确病机的同时,要知病情所属。主要根据八纲辨证,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等病性。如口渴喜冷饮,尿赤便结,烦躁脉数为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脉迟为寒。6。详析病势:病势即病机转变发展的趋势。判断病势,主要根据脉症的变化进行分析。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5-1.html

辨证_《中医眼科备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概论论目病,各有其症,识症之法,不可不详。故曰:症侯不明,愚人迷路,经络不明,盲子夜行,可不慎乎!(《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故宜先察部分形色[1],次辨虚实阴阳,更别浮沉[2],当知滑涩[2],看形色难易,详根脚[3]浅深...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yankebeidu/1098-8-3.html

应用板蓝根必须辨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冲服板蓝根冲剂(颗粒),供小儿当茶喝。还有不少人,一患感冒,出现鼻塞流涕、头痛脑热等症状,不分体质的虚实,不论风寒风热,一律首选板蓝根中成药制剂服用。 不辨证而滥用板蓝根的原因,一是百姓对中药的无知,多数患者不明白滥用寒凉药的危害性,患感冒图...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161.html

脏腑兼病辨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阳气虚衰,全身机能活动低下为辨证要点。肾阳为一身阳气根本,心阳为气血运行、津液流注的动力,故心肾阳虚则常表现为阴寒内盛,全身机能极度降低,血行瘀滞,水气内停等病变。阳气衰微,心失濡养,放心悸怔忡,不能温煦肌肤,则畏寒肢冷。三焦决渎不利,...

http://qihuangzhishu.com/92/72.htm

【诊余漫谈】中医治疗乙肝应辨证用药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选择这些药物,如垂盆草用于湿热证,而胆草用于热偏重,虎杖用于湿偏重。枸杞用于阴血虚,五味子用于阳气虚。所以在中西医结合中应突出辨治论治特点,辨证取舍,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当前治疗乙肝的弊端在于堆彻“抗乙肝病毒”药于一方,以治疗乙肝的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78.html

下焦病证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养则心中憺憺大动;舌降苔少,脉虚为阴液亏损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一般阴虚证及阴虚火旺证相辨别。三者均有阴虚见症,但一般阴虚证及阴虚火旺证发生于内伤杂病中,无温热邪侵袭。一般阴虚证以阴虚则热、阴虚则燥等为辨证特点;阴虚火旺证在一般...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7.html

辨明体质九种情况辨证施治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相互补充和协助。 健康分三种 中医九种体质辨证施治 据介绍,现代医学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即中医的未病态;二是亚健康状态,即中医欲病未病态,此时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或已经有先兆症状,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三是疾病状态,即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26.html

辨证与病案_【中医宝典】

...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也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辨证与论治是两个密切相联的步骤,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辨证为论治提供依据,要有效地治疗疾病,就要有一个正确的辨证。所谓辨证就是运用伤寒论》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要求医生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61.html

顾乃强_四、首辨阴阳,分清寒热虚实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化痰,抑制病灶发展,体现《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结者散,客者除”之论。顾氏提出“祛邪可以安正,治标可以固本”的学术观点,具体应用于乳癌的诊治方药上,即告诫首当辨别阴阳,其次分清寒热虚实,顾氏“邪去正安”的立论也反映出辨病寓于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gunaiqiang/560-3-4.html

共找到410,2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