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诊断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4。审察病机:病因侵及一定的部位,则有一定的病机,根据脉症的变化可审察明确病机的变化。5。分清病性:在明确病机的同时,要知病情所属。主要根据辨证,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等病性。如口渴喜冷饮,尿赤便结,烦躁脉数为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

http://qihuangzhishu.com/92/83.htm

经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经证和腑证是六经辨证中某一经证候的进一步分类。经脉都内联脏腑,当病邪侵扰经脉气而末聚结于腑时的症状,称为“经证”;若结于腑的称为“腑证”。临床上经证,腑证一般指三阳经疾病而言。经证和腑证的划分,是后世(伤寒论)注家所立的名称。如太阳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jingzheng-40.html

三焦辨证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 【上焦病证】 【中焦病证】 【下焦病证】 【三焦病证的传变】 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瑭(吴鞠通)在《内经》及叶桂等医家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 三焦辨证根据温热邪侵犯人体,导致三焦所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1.html

什么是六经辨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少阴病、厥阴病)两大类,分别从邪正斗争关系 、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并作为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论治方法,是东汉张仲景在《素问·热论》所谓"伤寒一日,巨阳受……;二日阳明受……;三日少阳受...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01.html

辨证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中医学中的“症”、“证”、“病”的概念是不同的,但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所谓“症”,是指疾病的单个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体征。如发热、畏寒、口苦、胸闷、便溏、苔黄、脉弦等。“证”,是指证候,即疾病发展过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4-0.html

卫气营血辨证_【中医宝典】

...【卫分证】 【气分证】 【营分证】 【心包证】 【血分证】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在《内经》、《伤寒论》等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将外感温热病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94.html

《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脉象 (七)诊小儿脉 ()脉症顺逆与从舍 二、按诊 第三章 第一节 表里 一、表证 二、里证 [附]半表半里证 三、表证和里证的鉴别 四、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第二节 寒热 一、寒证 二、热证 三、寒证和热证的鉴别 四、寒证和热证的关系...

http://qihuangzhishu.com/92/index.htm

胃痛的辨证治疗_【中医宝典】

...发生的常见病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临床可分为以下症型辨证施治: 寒邪客胃:系外感寒邪,内客于胃致使胃气不和而痛。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治则为散寒止痛,可选用高良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8835.html

针灸要辨证 手法要灵活——李志刚谈针灸实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自己的临床经验而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单穴治疗方法。 疗法要灵活多变 李志刚说,针灸临床要想收到良好的辨证论治效果,首先必须明辨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也就是明确诊断的问题。诊断是从症状入手,任何症状总是从属于一定的病或证。诊断着眼于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90.html

脏腑辨证_中医辩证脏腑辩证_【中医宝典】

...除了上面介绍的、六经、三焦和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外,中医还常对一些内伤杂病采用脏腑辨证的方法。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不同证候,加以分析归纳,并作为辨证依据的。这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69.html

共找到422,1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