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一般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脾虚、肾虚为主,标实以痰湿壅盛、气滞血瘀、脾胃热盛多见。治疗大法多为祛痰利水、理气、活血化瘀、清热泻实、健脾益气、补肾温阳等法。1.肝郁气滞肝胃湿热主证:胸胁胀满,脘腹胀满,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口腻,头晕...
...闷,食少纳呆,舌体稍胖,苔白微腻,脉弦,脾脉弱。 治疗:疏肝行气,健脾渗湿。获等15g,党参6g,青皮15g,苍术10g,慧该仁20g,厚朴12g,当归6g,积壳12g,白术15g,炒扁豆20g,木瓜12g,浙贝12g,甘草6g,丝瓜络15...
...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有如梅核之状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治治宜导痰开郁,清热顺气,如陈皮、半夏、香附、川芎、山栀、黄芩 枳壳 苏子之类是也。如老痰凝结不开,以咸能软坚立药,海石、立明...
...柴胡疏肝解郁,且又为厥、少两经之引药,常与当归、芍药、香附、郁金等配伍;胸胁内伤,气机阻滞,气逆向上,气滞胁痛,石氏则以旋复花消痰降气,认为“诸药皆升,旋复独降”,常用此与前胡相配,以增强降气化痰之功效。林案系持重迸伤所致,以伤气为主,...
...方法二:补肾 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如果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 方法三:扶脾 中医认为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方法以健脾升阳为主。 亦可根据月经周期分段治疗 ...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学科带头人、院长刘沈林教授在会上做了专题讲座。刘沈林长期从事中医消化病、消化肿瘤的临床研究,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在脾胃病常规辨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本人临床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经验,总结了健脾理气法、温阳运脾法、养阴益气法、苦降辛...
...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内治法 一、痰湿凝聚 症状:胸闷痰多、肢体倦怠、胃纳不佳、颈部肿块质硬,不随吞咽上下;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滑或濡细。 法则:健脾化痰,消瘿散结。 用药:四海舒郁丸加减:海蛤壳30克,猫爪草30克,海藻15克,昆布15...
...脉濡。B超提示:甲状腺右叶混合性占位。诊断为:肉瘿(甲状腺囊腺瘤)。证属:肝郁痰凝。治拟:疏肝化痰。内服:柴胡12g 郁金9g 八月札12g 象贝母9g 龙葵18g 煅瓦楞18g 黄药子12g 穿山甲15g 水蛭12g 丹参30g 酸枣仁...
...健脾:“痛责之于肝,泻则之于脾”,肝郁则气滞,气滞不通则为痛,其痛多为胀痛,痛之部位多不固定,且痛之发作多与精神因素有关。脾虚运化失职,清浊不分合而为下则为泻。对痛泻型IBS,周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疏肝健脾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治疗。参见梅核气条。②指胸膈或胁下之痰结。《万病回春·痰饮》:“胸膈有痰不化,元气虚弱,津液干燥,咯难得出,喘嗽身热,痛难转移者,是痰结也。……胁下有痰,作寒热咳嗽,气急作痛者,亦痰结也。”用栝楼枳实汤,或用节斋化痰丸加减。参见痰证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