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内经的阴阳观念流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阳气受损,是所有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内经阐发众多疾病的原因,常以寒邪立论,如外感中的热论、咳、痹,内伤病中的胸痹、胸腹疼痛,甚至各种积证,无不有寒邪外侵或内生的因素存在,这种病因观的确立,是内经重阳观的体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90.html

凡例_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是书专为时而设。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之证也,非时疫之时也。故书中专论四时之,一切温疫概不加载。倘遇瘟疫之年,有吴又可先生书在,兹不复赘。一、诸论皆本内经、诸贤之说,毫不杜撰。但内有先宗其论,后弃其方,或先驳其偏,后存其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710-6-0.html

脉原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忒.此脉之所以为人之神也.内经脉必自下而上推.始于季胁.以次附上.定其部位.自肘中曲池.量至神门.得一尺为尺.自尺至寸.得一寸为寸.其诊先尺后寸.先阴后阳者.以人身阴阳.皆起于足下.五脏之气.会于章门.章门在季胁之次.脉从三阴起足三阳而上...

http://qihuangzhishu.com/726/29.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伤 寒 杂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它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以六经伤寒,以脏腑,提出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黄帝与黄帝内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使用的药方仅十三首,绝大部分采用针灸治疗。不仅如此,内经特别是灵枢,大部分篇幅被用来阐述经络、腧穴、刺灸、针灸治疗等内容。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开宗明义“先立针经”,素问·宝命全形亦强调:“法往古者,先立针经”。由此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6.html

卷下·金匮_医学源流

...金匮要略,乃仲景治杂之书也。其中缺略处颇多,而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惟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皆本于内经,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于神农本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相传之经方,仲景间有随症加减之法;其脉法亦皆...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81.html

汤药不足尽_医学源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经治病之法,针灸为本,而佐之以砭石、熨浴、导引、按摩、酒醴等法。各有宜,缺一不可。盖服药之功,入肠胃而气四达,未尝不能行于脏腑经络。若邪在筋骨肌肉之中,则属有形,药之气味,不能奏功也。故必用针灸等法,即从之所在,调其血气,逐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6-14.html

因病机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史记同一篇还记载有扁鹊齐恒侯之每隔五日依次“在腠理”、“在血脉”、“在肠胃”、“在骨髓”。这是最早的疾病传变论述。到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丰富而系统的关于疾病发生、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过程的机学说。这一学说在内经中有集中的论述。关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1.htm

糖络杂评析_【中医宝典】

...,以中医理论、经方为糖尿病建立一套较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在中药降糖上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糖络杂是其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也是糖尿病中医理论的全新思考。 经方治疗糖尿病的艰苦探索 仝小林 我从事糖尿病研究二十余年,对古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565.html

五脏苦欲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五脏苦欲药味补泻.前人王好古有.然凿住药味.胶柱鼓瑟.其于五脏之性情.五味之即泻即补未之知也.夫肝为少阳木.其性疏达而不能屈抑.故常过中而苦急.急则以刚乘刚.其发暴怒.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6-6.html

共找到515,9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