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脑,出徐州宗里山,初在烂石中,入土一丈以下得之,大如鸡卵,或如枣许,触着即散如面,黄白色,土人号为握雪 石,云服之长生。与李整相会也。《证类本草》石脑味甘,温,无毒。主风寒虚损,腰脚疼痹,安五脏,益气。一名石饴饼。生名山土石中。采无时。陶...
...治五脏气虚,阴阳相胜,作为 疟,不问寒热先后,与夫独作,叠间日,悉主之。附子(一枚,炮制,以盐水浸再炮,如此凡七次,至第七次不浸,去皮脐)上锉散。水一碗,姜七片,枣七个,煎至八分盏,当发日空心温服,仍吃三五个枣子。忌如常。《良方》用乌头,...
...味甘,温,无毒。主风寒虚损,腰脚疼痹,安五脏,益气。一名石饴饼。生名山土石中。采无时。陶隐居云∶此石亦钟乳之类,形如曾青而白色黑斑,软易破。今茅山东及西平山并有,凿土龛取之。俗方不见用,《仙经》有刘君导仙散用之。又《真诰》曰∶李整采服,疗...
...滑石之根也,出滑石处皆有,亦名无灰木。采无时。今处州山中出一种松石,如松干,而实石也,或云松久化为石,人家多取以饰山亭及琢为枕。虽不入药,然与不灰木相类,故附之。《证类本草》不灰木(不灰木_图片)大寒。主热痱疮,和枣叶、锻石为粉,敷身。出上...
...药学著作。三卷。北宋·陈师文等编。后经多次修订。约刊于12世纪初(北宋末)。本书原为《和剂局方》(后改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的附录部分,后抽出印单行本。内容系选录《证类本草》中的常用药(也是《和剂局方》中的常用药物)432种,删去序...
...药学著作。三卷。北宋·陈师文等编。后经多次修订。约刊于12世纪初(北宋末)。本书原为《和剂局方》(后改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的附录部分,后抽出印单行本。内容系选录《证类本草》中的常用药(也是《和剂局方》中的常用药物)432种,删去序...
...风冷、症僻,大效。所在皆有,今出安州、申州。(新附)《证类本草》木天蓼(木天蓼_图片)味辛,温,有小毒。主症结积聚,风劳虚冷。生山谷中。唐本注云∶作藤蔓,叶似柘,花白,子如枣许,无定形,中瓤似茄子,味辛,啖之以当姜、浸服,或以酿酒,去风冷症...
...初春生苗叶,高六、七寸,有似荠。根白,枝茎俱青。三月开花,微黄。结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长,黄色。立夏后采实,曝干。《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许慎,郑康成注∶皆云靡草,荠、葶苈之属是也。至夏则枯死,故此时采之。张仲景治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
...药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神农本草经》药物和部分《证类本草》中药物共490种,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考证药效及处方、宜忌等。卷一-二为续序例上、下;卷...
...药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神农本草经》药物和部分《证类本草》中药物共490种,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考证药效及处方、宜忌等。卷一-二为续序例上、下;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