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研究的现代化。 美拉德反应又称为“非酶棕色化反应”,是法国化学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所谓美拉德反应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所以又称羰氨反应。主要以下列3个阶段进行:(1)起始...
...疗效标准参照1989年11月南昌会议制订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2.2 治疗效果各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对照组胃痛有效率分别为87.5%,66.7%;腹胀86.4%,75.0%;嗳气81.4%,58.3%;...
...目前,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真菌的研究特别是浅表真菌病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然而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加上治疗的难度、真菌的抗药性、现有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存在,使得人们仍在不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目前在开发抗真菌中药方面也取得了...
...,天麻促智冲剂(天麻、钩藤、首乌藤、杜仲、益母草)可明显降低“瘀血”大鼠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并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潜在学习记忆能力和水迷宫记忆获得及再现能力。王树荣等研究发现,消栓灵片(水蛭、红花、当归、川芎)有抗凝血,降低...
...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该组方具有祛淤化浊、消导行滞,疏理解郁之效,适于“淤、痰、脂、食、气”五积所致的脂肪肝患者的治疗。 研究人员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组,采用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及酒精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血清及肝功能部分...
...体内的水谷和清气转化为精、气、血、津液等自身物质,才能激发和推动各项生理活动,各脏腑之气的升降开阖才能正常协调,经络的流注、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才能畅通无阻。同时,只有通过脏腑气化功能,把体内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使“浊阴出下窍”方能“清阳出上窍...
...是研究表明温肾阳的中药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二是发现中药复方与单味中药提取物能够维持并轻微增加骨密度,阻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继续丢失;三是证明中药的多靶点及骨骼外作用强化了中药应用的优势。 ■促成骨作用 近年来,现代医学已经由抑制破...
...p27表达效果,可能是由于应用解毒消痰散结方符合肿瘤早期阶段“痰、瘀、毒”互结的病机特点,其中所含的消痰散结方能较平稳地抑瘤,所含的解毒药物能较好地抗癌与清除热毒之邪,而助消痰散结方“一臂之力”。解毒消痰散结组在给药7天时荷瘤小鼠的Sl80...
...经络“督脉”理论和现代神经生理病理学,结合生物物理技术,研究摸索出了“头穴植入金磁多能体结合脑灵丹治疗脑萎缩”这一成果。将由他研制的“金磁多能体”植入到头部(颅骨外)和脊背部有关穴位,即可迅速永久地激发脑部病损部位的代偿机能,并可增加脑血流量...
...含酸碱性完全对立的两类药同归于“酸味药”,其根本原因是酸味药和涩味药的功能一致,即“酸敛收涩”。可见中药的五味是味道和功效的概括和总结。 中药的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 在460种常用中药中,有辛味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