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经典不能丢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衡量一个中医学院毕业生的优劣,究竟是看其外语、计算机水平,还是对中医理论和实际知识掌握的程度?很多中医专家指出,要想发展和振兴中医,中医的传统不能丢,四大经典不能丢。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浩瀚,其中《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31.html

中医医德的内涵与精髓_【中医宝典】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中华文明发端初,我们的祖先在开展医疗活动的同时,即“催生”了中医的原始医德。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乃至现代施今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8.html

佛教和傣的“五蕴”理论异同_民族中医傣_【中医宝典】

...识四蕴为心。 色指实有物质而言,有具体、抽象别。任何色法皆不外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受蕴"为领纳种种顺逆境界而生起各种感觉。可分为身受、心受两系,二者互相影响,相互为用。外境事物,由理所构成的知觉与表象"想蕴"。 "行蕴"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38.html

“四塔”论_民族中医傣_【中医宝典】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活跃着傣。傣不同于许多民族的地方,在于他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傣医学中,"土、水、火、风“四塔”和“五蕴学说”是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基本 理论。四塔”作为人体和世界万物不可缺少的“四大物质元素”,既是生命活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12.html

合论诸书之得失以示初学从违_《知必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道者,其书平正通达,先幼科,后方脉,且有至理,妇科、外科,无所不备,即痘科亦讲求精切,非今幼科徒知用大黄凉药者,所能望见。予尝救痘症数人,得力于《锦囊》也。喻氏而外,冯氏最善,其书不可不看。他如士材之书《医宗必读》,虽不及四大家,而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4-0.html

自叙_《》_中医论书籍_【岐黄术】

...异趣,学业日精,即不开办学堂亦必人才辈出,医道昌明也。病源,既深且赜,方,似难实易,然非片言可明,请于篇内,分析论。余为医学界明医道、求人才、储良方,即所以为他日开办医学堂HT 矢,不禁痛心疾首,发愤而着此编,曰《》,...

http://qihuangzhishu.com/291/3.htm

世界对于医者医方_《》_中医论书籍_【岐黄术】

...世界医界大放光明,如此于岐景孔孟之书以及各大家诸大儒语论一一寻绎,融会深长思,则外感内伤无不毕治矣。明儒吕新吾先生有曰∶以淡食为二陈,以寡欲为四物,以清心省事为四君子,无方药,不,取诸身而已。旨哉斯言,庶几与吾不谋而合,惟惜阐发...

http://qihuangzhishu.com/291/7.htm

关于中医的三次论争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曾请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把脉,诊断说“不是急症”,不就是尿里有血吗,“任其流二三十年,亦无所不可”。而在西医那里割掉一个肾,得出的结论也是“无理由出血症”。 梁仲策的《病院笔记》中对西医略有微词:“中医理想,虽不足以服人,然西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2.html

四大假合篇_《达摩洗髓易筋经》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井注。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生人又生物,利益满人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燠。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本来非我有,解散还太虚。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

http://qihuangzhishu.com/812/24.htm

李茂如和《历代史志书目著录籍汇考》_【中医宝典】

...填补空白作。广州中医学院院长邓铁涛教授见书热情去函祝贺,盛赞《汇考》一书的付梓,“确为倡扬中医学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汇考》一书的作者李茂如先生,1942年毕业于北京名医汪逢春等主办的北京中药讲习所,又在京城名医赵树屏门下学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86.html

共找到442,1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