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每脏各有井、荥、、经、合五,共二十五,左右相加为五十,合称脏。《素问·气穴论》:“脏五十,府七十二。”...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08.htm

王叔和与《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王叔和的《脉经》中,常可见针刺、艾灸、方药综合治疗的论述,可以看出王氏对针刺、艾灸、方药三者无偏颇。 (3)补充了募穴理论。《内经》、《难经》中已经出现了“”、“的名称。但《内经》中只有五脏的名称和位置,对于六腑之背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特定的意义和特点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又称为“”。“”,有转输、输注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背,共十二个。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有...

http://qihuangzhishu.com/93/9.htm

误伤禁救针法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肺不可伤。伤即令人身心颤掉。宜针后心囟门救之。肺不可伤。伤即令人鼻塞。不闻香臭。白汗透流。宜治囟门及心下一寸深。可一寸半地户涌泉不可伤。伤即令人百神俱散。宜治人中百会三里太白。手心不可伤。伤即令人闷倒。眼直上。宜治前后心可五分。...

http://qihuangzhishu.com/601/124.htm

《千金方》论取膏肓法_《针灸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膏肓,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或失志误。取穴之法,令人正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根据胛骨之里,肋间深处是。骨容侧指许,摩肋肉之表筋骨空处,按之但觉牵引骨节动。灸两胛中各一,至六百壮,多至千壮...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quan/838-9-11.html

法下_《医学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灸三壮。右腹第五行十。京门二,肾之也,一名气府,在监骨下,腰中挟脊,季肋下一寸八分。针入八分,留七呼,可灸三壮。右腹第六行二。少商二 鱼际二 太渊二(俱见前藏。)右大指内侧至寸口动脉六。孔最二,去腕上七寸,手太阴之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gangmu/335-12-2.html

手太阴肺经五_《子午流注说难》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会.本输篇云.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盖其穴在手大指如鱼形之后.再下一寸.即寸口脉之起点.此五脏.亦称原穴.盖六腑水谷精华.注入五脏经 之起原处.故称渊.四、经渠(经)部位 在寸口陷中.证治 疟寒热.胸背拘急.胸满膨膨.喉痹.掌中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iwuliuzhushuonan/314-3-1.html

《循经考编》欧希范五脏图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循经考编》欧希范五脏图。 作者:清·严振 版本:清康熙写本 收藏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95.html

大陵()_《子午流注说难》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部位 在掌后两骨之间方下.两筋间之始陷中.证治 热病汗不出.臂挛腋肿.善笑不休.心悬若饥.喜悲泣惊恐.目赤.小便如血.呕逆狂言不乐.喉痹口干.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针灸 针入五分.可灸三壮.按∶大陵乃心包络所注之.在掌后两骨结点...

http://qihuangzhishu.com/314/59.htm

六十八难_《难经悬解》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六十八难曰:五脏皆在阴,俞皆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在阴,俞在阳也。五脏皆在腹,肝之期门,心之巨阙,脾之章门,肺之中府,肾之京门,俞皆在背,总出于足太阳之经。背为阳,腹为阴,阴病必行于阳,阳病必行于阴...

http://qihuangzhishu.com/1292/72.htm

共找到52,8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