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针法_《医学入门》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昔黄帝制九针各不同形∶一曰 针,应天,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以泻阳气;二曰员针,应地,长一寸六分,锋如卵形揩磨,不伤肌肉,以泻分气;三曰 针,应人,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状,主脉勿陷,以致其气;四曰锋针,应四时,长一寸六分,刃三隅以发痼疾;...

http://qihuangzhishu.com/346/55.htm

造针法_《医学入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昔黄帝制九针各不同形∶一曰 针,应天,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以泻阳气;二曰员针,应地,长一寸六分,锋如卵形揩磨,不伤肌肉,以泻分气;三曰 针,应人,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状,主脉勿陷,以致其气;四曰锋针,应四时,长一寸六分,刃三隅以发痼疾;...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rumen/346-7-5.html

黄帝内经·素问·针解译文

...黄帝问道:希望听你讲讲对九针的解释,以及虚实补泻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针治虚证用补法,针下应有热感,因为正气充实了,针下才会发热;邪气盛满用泻法,针下应有凉感,因为邪气衰退了,针下才会发凉。血液郁积日久,要用放出恶血的方法来消除。邪盛用...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838.html

黄帝内经·素问·针解译文

...黄帝问道:希望听你讲讲对九针的解释,以及虚实补泻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针治虚证用补法,针下应有热感,因为正气充实了,针下才会发热;邪气盛满用泻法,针下应有凉感,因为邪气衰退了,针下才会发凉。血液郁积日久,要用放出恶血的方法来消除。邪盛用...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838.html

从考古发现来探讨壮医针刺疗法的起源_【中医宝典】

...考证,但从一器多用的角度看,它们完全可以作为早期的针刺用具。 对现存的壮医陶针的考证表明,其针形与《灵枢·九针十:二原》列于九针之首的镵针极为相似,陶针和镵针与原始社会的砭石最为接近。"九针"已是金属医疗用具,按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77.html

第三章第二节从考古发现来探讨壮医针刺疗法的起源_【中医宝典】

...考证,但从一器多用的角度看,它们完全可以作为早期的针刺用具。 对现存的壮医陶针的考证表明,其针形与《灵枢·九针十:二原》列于九针之首的镵针极为相似,陶针和镵针与原始社会的砭石最为接近。"九针"已是金属医疗用具,按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95.html

第三章 第二节 从考古发现来探讨壮医针刺疗法的起源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考证,但从一器多用的角度看,它们完全可以作为早期的针刺用具。 对现存的壮医陶针的考证表明,其针形与《灵枢·九针十:二原》列于九针之首的镵针极为相似,陶针和镵针与原始社会的砭石最为接近。"九针"已是金属医疗用具,按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3.html

《针经摘英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一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宋末元初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首为九针式,及图、为了解《内经》所载九针式样提供了参考依据。又载折量取腧穴法、补泻法、用针呼吸法;次为治病直诀刺,其中列举了针灸治疗偏正头痛、眉攒内...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35.htm

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针刺器具。古作箴或针。原指缝衣用具,后引以称医疗用针。源于砭石,早期以竹、骨或陶片制成。随着冶金术的发明和发展,代之以金属或合金制作。并以不同形状以适应临床治疗需要,《内经》中就有针具九种,称为九针。现代针具多以不锈钢制成,坚韧光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57.htm

《针经摘英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一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宋末元初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首为九针式,及图、为了解《内经》所载九针式样提供了参考依据。又载折量取腧穴法、补泻法、用针呼吸法;次为治病直诀刺,其中列举了针灸治疗偏正头痛、眉攒内...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12.htm

共找到1,2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