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胎不降生_《女科秘要》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临产先有水.水干孩儿不下.可用益母散生其水.水泛舟行.孩儿方下.若不生则闭死.益母散益母草(三钱) 麝香(一分) 白芷 川归 川芎 滑石(各一钱) 肉桂(八分) 水煎服.秘传难产方墙上或高处.蛇蜕壳一条.要头向下而完全者.瓦上焙干为末.每...

http://qihuangzhishu.com/916/73.htm

临产_《女科折衷纂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立斋云∶欲临产之时,觉腹内转动,即当正身仰卧,待见转身向下(催生药切不可早,若儿未转顺身,宜以补血为主,而宽气有之),腰腹痛甚者,将产也。盖肾候于腰,胞系于肾故也。若但觉腹痛者,未产也,不可服催生滑胎等药,亦不可令人抱腰(抱腰则儿不能转身...

http://zhongyibaodian.com/nvkezhezhongzuanyao/874-8-1.html

保产辑要总论_《济生集》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至十月,形完气壮,手足必动,子动则母必腹痛,痛急则胞衣必破,子自出,胞衣而下。苟不忍耐顺时,若见腹痛半日一日不生为难产,则恐错到底矣。不知儿未出胞衣,倘用药符催其速生,一催之间多致误事。岂知天地生物胎卵蠢动,皆自生自养,何尝用药用符。故临产...

http://qihuangzhishu.com/293/18.htm

保产辑要总论_《济生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至十月,形完气壮,手足必动,子动则母必腹痛,痛急则胞衣必破,子自出,胞衣而下。苟不忍耐顺时,若见腹痛半日一日不生为难产,则恐错到底矣。不知儿未出胞衣,倘用药符催其速生,一催之间多致误事。岂知天地生物胎卵蠢动,皆自生自养,何尝用药用符。故临产...

http://zhongyibaodian.com/jishengji5694/293-6-1.html

合理用药的原则_用药常识_合理用药_【中医宝典】

...由于同一药物、同一剂量、不同的制剂共同使用时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所以选择适宜的制剂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1,目前状态是否有用药的必要。2,所用药物是否具有最佳治疗效果。3,用药时根据药物疗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831.html

成人用药_用药常识_【中医宝典】

...板蓝根注射液的新用途 避孕药与抗生素同服易使避孕失败 成人疫苗清单 单纯性肥胖症用药 癫痫用药 服胃药最佳时候 高脂血症用药 骨折后不宜多服钙片 冠心病人急救药盒使用法 急性前列腺炎使用抗生素原则 急性肾小球肾炎用药 急性胃肠炎用药 急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chengrenyongyao-496-1.html

孕期用药指南_用药常识_孕妇用药_【中医宝典】

...近年来,人们对孕期安全用药的意识有所提高,但有关知识尚待普及。由于媒介宣传及某些误导,使不少孕妇对孕期用药顾虑重重,甚至拒绝服用一切药物。在孕期,可能会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或产科并发症,应需用药。但不少孕妇即使有病,也不敢用药,或医生开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8107.html

准妈妈孕期用药原则_用药常识_孕妇用药_【中医宝典】

...1、用药必须有明确的指征并对治疗疾病有益,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2、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宜擅自使用药物,不宜滥用药物。 3、选用已证明对灵长目动物胚胎无害的药物。 4、新药和老药同样有效时应选用老药。 5、可查阅最新颁布的FDA妊娠药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8112.html

临产宜饮食_《竹林女科证治》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产时以饮食为本,有等妇人临产不能饮食,则精气不壮,以何用力?必未产前预买人参三五钱,或党参三五两,将产煎服,大助气力胜于肉食。又宜频食稠软米粥,勿令饥渴以乏气力,亦不宜食硬冷难化之物,恐产时乏力,以致脾虚不能消化,则产后有伤食之证。又酒...

http://qihuangzhishu.com/687/270.htm

孕妇用药_用药常识_【中医宝典】

...56种孕妇妊娠期禁用或慎用的西药 FDA妊娠药物分级 宝宝未断奶 乳母慎用药 避孕药不是少女“万金油” 哺乳妈咪用药的四个原则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问题 哺乳期妇女用药二十忌 哺乳期禁止和可使用的药物 哺乳期妈妈生病应怎样用药 不合理用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yunfuyongyao-503-1.html

共找到52,5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