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尾,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不可灸刺。 巨阙,在鸠尾下一寸。 上脘,在巨阙下一寸去蔽骨三寸。 中脘,在上脘下一寸。 建里,在中脘下一寸。 下脘,在建里下一寸。 水分,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 脐中,禁刺。 阴交,在脐下一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
...分明记。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治呕吐(出全婴方)。灸上脘中脘各三壮。上脘在脐上五寸。中脘在脐上四寸。治小儿呕吐奶汁(出幼幼新书)。灸中庭一穴一壮。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治吐利过多。手足厥冷。六脉沉细。灸第二脚指上中节纹三壮立愈。男左女右。治小儿呕吐泄痢。穴 脉治小儿...
...曾则生任沪保安处副处长时,曾病胃疾,食不甘味,中脘作痛,日渐瘦削,卧床数月,几无生理。解震皋先生与则生有师生之谊,往探其病,而则生泪出,以为生机绝望。震皋先生以其侄梅生兄曾有痼疾,为余所愈,令延予治之。询其经过,中西杂治,补泻兼施,终...
...目录 《丹溪心法》理中加丁香汤 《医方考》理中加丁香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丹溪心法》:理中加丁香汤【处方】人参 白术 甘草(炙)干姜(炮)各3克 丁香10粒【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益气温中,降逆止呕。治中脘停寒,喜食辛辣,...
...治呕吐(出全婴方)。灸上脘中脘各三壮。上脘在脐上五寸。中脘在脐上四寸。治小儿呕吐奶汁(出幼幼新书)。灸中庭一穴一壮。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治吐利过多。手足厥冷。六脉沉细。灸第二脚指上中节纹三壮立愈。男左女右。治小儿呕吐泄痢。穴 脉治小儿...
...功能,我们可以对肚脐正上方一线的“中脘”和“水分”两个穴位进行压迫和摩擦,中脘穴可以解决现代人常有的疲劳性胃障碍,并能提高脂肪的分解作用。而水分穴可促进水分代谢,具有排除全身多余“水分”的效果。肚脐正下方的“石门”穴对提高胰脏机能很有效。也可...
...虚则痛。法当温中散寒,以调脾胃。针灸方法:足三里 公孙 三阴交(均补法) 内关(泻法) 均双侧 中脘(补法)用提插补泻法,中脘针后加拔火罐。上方每天针治1次。第7天,脘痛见减,胃纳较佳,便溏好转,惟腹胀依然,时作嗳气。脉细,苔薄。此《灵枢·...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本自内寒下利,医复吐下之,中气愈败,寒邪阻隔,胃气更逆,脾气更陷,吐下不止。若食方入口即吐者,是中脘虚寒,而上焦有热。宜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干姜、...
...桔梗。用之,以其补中脘而生血肉也。鸡子黄温润淳浓,体备土德,滋脾胃之精液,泽中脘之枯槁,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补中之良药也。煎油治小儿湿热诸疮,甚效。鸡子白在三卷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