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在治疫新药开发上作用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中医治疫,源远流长,经验宏富,在中医古籍特别是有关伤寒、温病、瘟疫著述中,蕴藏着大量防治疫病有效方药,亟待努力发掘和研究,以期开发出多更好治疗疫病自主创新新药,无疑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回顾既往,我国曾从中医古籍中开发出诸如茵栀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311.html

解剖学及大脑新知识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是从。王清任却在研究《内经》、《难经》等之后认为:“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他一反过去一些著作家从文献文献考订方法,必图亲视脏腑而为改正之说。无疑,这是躬身实践科学态度。当时王清任也只有观察机会,而没有亲手解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0.htm

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之管见_【中医宝典】

...中医理论体系,其研究方向是什么,就成为一个相当重要课题。这些年来,关于中医理论体系发展大致有三种类型,即继承型、发展型和继承发展型。受到普遍赞同是继承发展型。它是保持中医优势前提下发展,是围绕原有理论体系下再发展。古代中医始源于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81.html

从清代中医眼科文献探讨眼科辨证论治特点_【中医宝典】

...摘要:清代前中期中医眼科文献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记载技术之进步,展现出中医眼科发展一个高峰。综观清代中医文献所载内容,中医治疗技术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清代眼科文献中医眼科辨证论治上展现出两个突出特点:应用金针拨障眼科手术技术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7.html

“动”与“不动”养生哲学_【中医宝典】

...深入地整理研究而成,是一部中医药膳学专著。 马继兴说,中医药膳是在古代中医食疗基础上发展起来,为中华民族养生保健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初步总结历代传世药膳文献渊源、演变轨迹以及学术成就,一来以正视听,弘扬祖国传统饮食文化,二是为中医科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321.html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_【中医宝典】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指藏于体内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学说。它是在历代医家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22.html

指纹中医现代研究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面对历史上分歧意见,近年来,许多医学科学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看法和意见,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近人李德新《实用中医基础学》称:“小儿指纹是指食指掌侧脉络,为汇人头静脉食指掌侧静脉。此静脉分部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20.html

藏医原理—生理和解剖_【中医宝典】

...生理和解剖 藏医对人体构造有较具体和深入了解,在世界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中,可以说是最先进一种。 藏医认为,人体有七种基础物质和三种排泄物。 这七种物质,为食物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和精液。它们均可在赤巴产生热能作用下,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60.html

李经纬_【中医宝典】

...李经纬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史杂志》总编。李经纬教授素以发掘古代中国医学发明创造、隋唐医学史、外科学史、疾病史、医史理论研究和主持编撰中医、医史工具书着称。1992...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620.html

俄藏黑水城文献《辰龙麝保命丹》考释_【中医宝典】

...辰龙麝保命丹》是一件现存最早仿单,它既是文献,又是一件珍贵文物。仿单中记载了“辰龙麝保命丹”主治范围及服用方法,对研究中医方剂史、中成药史、及“风病”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年代久远,原件已有残损,且多折痕,字迹漫漶,墨色深浅不一,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67.html

共找到1,051,3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