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爱好者眼中的中西医之别_【中医宝典】

...宇宙大人体”。西医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看待问题,对于人体认识,倾向将所研究对象分离,大体上走从宏观到微观的道路,如从系统、器官、组织的研究逐步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等细微结构。 三是诊病方式上有区别。中医诊病的四字原则“望、闻、问、切”极富人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00.html

中医学者须是练功有成者_【中医宝典】

...□ 雒成林 甘肃中医学院 气功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不应仅限于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认识 首先,气功体悟是中医学术体系得以形成并逐步完善的根本因素。中医学从简单的治疗经验的积累发展到理论的形成并进而完善成为完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399.html

五行学说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内涵、特性及生克制化规律,并以五行特性为依据归类自然界各种事物及人体组织器官和现象,以生克制化规律阐释宇宙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是中国古代唯物辩证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也含有朴素的系统论思想。 五行学说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35.html

精气学说的现代研究进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的构成本原;中医学则认为人体的生命由精构成,由气维持。精是构成胚胎的本原物质,而气由精化,并与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合而成,气运行不息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3.哲学与医学中气概念的差异研究 中医学对气的认识,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哲学家的气论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79.html

运用中医五行学说治心身疾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周旭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配对五行;将人体的各种情志和表象,归结为以“五志”为特征的五种情志变化,配对五行。“五行”与“五脏”、“五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316.html

中医药生命力缘于特色优势_【中医宝典】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中医药特有的学科体系 中医药学科体系特点,首先是整体观念,至少包涵三个层面:一者天人一体。自然界季节轮回、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的优劣或剧变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功能活动。二者脏象一体。脏象经络系统是人体内中医整体系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707.html

认识中医学派_【中医宝典】

...的学术问题持有不同的学术见解而产生的分歧,随之引发的必然是学术争鸣。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医学派是中医学术争鸣的动力。 尽管“任何学者或学派都不可能穷尽真理,更不能垄断真理”(杨学功《学科意识与学派关系》),但“这些以不同的理论学说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861.html

气血精津液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气血精津液学说是关于人体生命物质的产主、分布、形态、运行及其机能等的中医生理学说。这一学说发端于春秋,形成于战国。集中地体现在《内经》一书中。《内经》把人体内的一切精微物质统称为“气”。进而又把“气”区分为性质各异的六种。分别称之为“精”...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9.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例如脏象学说就是通过长期的生活观察、反复的医疗实践和解剖实验而形成的,他如诊断、证候、治则、方药功效的确立等无不皆然。由此可见,中医学理论体系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1.html

不可曲解阴阳的对立统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笔者认为,对中医阴阳理论的认识,应重感悟,应动态、全面地看待阴阳学说 应动态地看待阴阳学说 阴阳是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阴阳之名最早见于《易经》,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者即道路、道理之意,也可以称之为法则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375.html

共找到851,5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