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病因和病理以及临床特点的不同,又把肢体、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把间歇性、复发性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1、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于下肢者,多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出现棕色条形...
...。另外,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往往是癌症的一个提示性症状。 2.深静脉血栓形成 按其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以下2种。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小腿部深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等。多见于卧床少动的患者,常在手术后第2周发生。左侧下肢最...
...与抗血栓形成间平衡失调所致。 (二)发病机制 血栓主要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其血栓形成机制早在1856年,德国病理学家Virehow指出:血液变化、血管壁损伤与血液成分改变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1.血液变化 (1)妊娠期血容量平均增加4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为主。我国各地均有发病,而以北方多见。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女性少见。祖国医学中,本病属“脱疽”范畴。1908年,Leo Buerger发现病变血管有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的特点,故命名为血栓...
...水煎两次,两煎混合约500毫升,早晚各服250毫升。本方为山东著名中医迟景勋经验方,临床功能利湿清热,芳香化瘀,行血消肿,主治血栓性深、浅静脉炎及湿热下注所致的丹毒、臁疮、湿热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方八]母鸡1只(2-3斤),当归20克...
...避免输入对静脉壁有刺激的溶液,早期拔除静脉插管,积极治疗静脉曲张,对防止血栓性浅静脉炎或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对有深静脉血栓炎或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而又须手术者,可在术前2h采用小剂量肝素5000U皮下注射...
...1.血栓性静脉炎,常伴于胰腺癌、胃癌、结肠及直肠癌。 2.淋巴性水肿,见于直肠癌及转移性结肠癌,因癌瘤压迫或堵塞淋巴管所致,表现为相应的淋巴管引流区域的局限性水肿,多为单侧,有时类似像皮肿样。 3.雷诺氏现象,见于结肠癌及胰腺癌,主要表现...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thrombophlebitis of sigmoid sinus)是伴有血栓形成的乙状窦静脉炎,右侧较多见,为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本症多由于中耳乳突化脓性病变直接侵蚀乙状窦骨板,先形成静脉周围炎,使内膜粗糙,血流...
...1.病因病机血栓性深静脉炎属中医“脉痹”、“股肿”、“水肿”等范畴,其是静脉壁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静脉疾病。临床症见肢体肿痛、行走时加剧、肿胀、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扩张等四大局部症状。中医一般认为本病由于术后、产后、外伤...
...依据。 ③年龄和发病部位是本病与大动脉炎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要点, 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 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吸烟的青壮年男性, 主要累及肢体的中、小动脉及静脉。常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病程进展慢,无动脉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