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行路径,但没有文字和经穴位置的标记,只用红色的漆线来表示这些路径,在木色烘托下格外清晰分明。这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所发现最早的标有经脉流注的木质人体模型。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帛书《经脉》。书中论述了人体内十一经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的...
...人体模型两具,王氏新撰针灸著作遂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由政府颁行全国,与针灸铜人相辅行世。 作为官书问世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宋代以前的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灸铜人的设计和制造,更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两具铜人作为最早的...
...《黄帝内经》不仅是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最早经典,也是针灸理论形成的标志。 黄帝,中华民族的象征。上古的时候,黄帝率领他的部落统一了全国,中华文明从此发源,黄帝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远祖。黄帝不仅长于征战,而且颇懂医术,在闲暇的时候,经常与岐伯、...
...该书原名《勉学堂针灸集成》,共分四卷。该书卷一、卷二名《针灸集成》,卷三、卷四名《经穴详集》。 在该书中,作者以求实态度,引录了《内经》、《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等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论述的精华,并在《铜人腧穴针灸图...
...一切制度均仿效“三舍法”。 教材 在教材选择上,针灸科开设有《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本草经》、《千金要方》、《针灸甲乙经》等课程。 《难经》 《千金要方》 教学方法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神宗时(1068—1107年),...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该书在记载药物的时候,将药物按照效用分为下、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主要是一些无毒药,以滋补营养为主。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药物的需求和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也对于治疗疾病的药物不断地摸索和...
...王惟一,或名惟德,北宋医家,约生活于987—1067年间,籍贯不详。王惟一历任宋仁宗、宋英宗两朝医官,仁宗时为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骑都尉。 王惟一精于针灸,《宋史·艺文志》载有王氏《明堂经》3卷,惜未传世。天圣四年(1026...
...针灸著作。又名《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焦会元编。书中除引录古代多种有关针灸文献外,还对于每个腧穴名称作了解释。并在治疗方面结合临床实际,提供了作者的经验,对读者颇多启发。现有1937年铅印本。...
...针灸著作。又名《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焦会元编。书中除引录古代多种有关针灸文献外,还对于每个腧穴名称作了解释。并在治疗方面结合临床实际,提供了作者的经验,对读者颇多启发。现有1937年铅印本。...
...黄竹斋,中医内科和针灸学家。撰写了《伤寒杂病论集注》、《针灸经穴图考》、《医圣张仲景传》等。 黄竹斋(1886—1960),中医内科和针灸学家。自学成才,学识渊博。在学术上,尊古不泥,勇于探索,主张中西医团结合作。20世纪30年代他先后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