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_冷庐医话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甚少,且未审病之宜针灸与否也。叶天士谓针灸有泻无补,但治风寒中穴之实症,(见来苏集批本。)此言信然。尝见有痫症挟虚,因针而转剧;痿症挟热,因灸而益重。是不可以不慎也。孟子求三年之艾,赵氏注云∶艾可以为灸人病,干久益善,故以为喻,按∶说...

http://qihuangzhishu.com/701/69.htm

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此相传之二难也。有此二难,是以上古学术,存于今者,十不逮一,并非故守秘密,靳而不传也。针灸一道,首重经络穴道,次即手法针法。如灵枢素问难经等书,皆为针灸家之祖籍。数千年来,无能出其范围,但某经某穴、主治某病、即已略而弗详。...

http://qihuangzhishu.com/716/2.htm

天一阁所藏元代古籍针灸四书_【中医宝典】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宁波市天一阁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阁,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我在旅游时无意中发现收藏有针灸四书一书,并拍摄照片。经考证,该书为元代针灸医家窦桂芳所辑。作者生卒不详,只知是福建建安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655.html

急症针灸的应用特点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应用于救急的疗法之一。早在公元前5世纪,名医扁鹊就运用针刺及熨法成功地抢救了虢太子的“尸厥”,成为千古美谈。在历代一些有关急症治疗的医著中,如肘后备急方等,都记载了大量针灸救急的内容;还出现过如备急灸法这样的专门性急症著作。长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70.html

针灸陶人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陶人是国家一级文物,陶人为女体,造型质朴,浑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针灸穴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艺术价值很高,被编入中国美术全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2.html

中国针灸不断创新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幻灯片作为广东省中医院腹针学员学习;点穴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报告被作为中国针灸学会七大古都针灸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 有关专家评述称,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针灸医学具有开拓性意义。 越来越主流的中国针灸 据陈泓霖介绍,由于现代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703.html

序_针灸素难要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书最古而可信者,莫如。于针灸之诀,又独详焉。盖原人之经络血脉,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而针石汤火,各有所宜施其齐之得也。虽磁石取针,何足云喻。然每患于注述乖刺,拙者用之,往往失理,鲜不以愈为剧,可不慎耶。四明梅孤子高武纂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sunanyaozhi/780-4-0.html

林序_针灸甲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前臻至妙。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61/1.htm

腧穴总论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的背俞穴。人体的腧穴...

http://qihuangzhishu.com/93/6.htm

针灸养生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85.html

共找到469,4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