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遂拟军判。第二、第三甲随各人住贯拟为军判、丞、簿。旧制,《五经》及第未及十年与关内差使,已十年者与关外差使,四十年除下令。正隆三年,不授差使,至三十年则除县令。大定二十八年始复设是科,每举专主一经。 女直进士。大定十三年,皆除教授。二十二年,...
...素问·阴阳别论》:“鼓阳至而绝曰石。”㈡(dàn,音旦)容量单位名,十斗为一石。十椎人体部位名。指第十胸椎。《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王冰注:“当脊十椎下并无穴目,恐是七椎也。”后人多释为七椎至阳穴。十疰十种...
...其不负公议而采人望,盖与陆宣公同。 韩公与书时,方为四门博士,居百寮底,殊不以其荐为犯分。故公作《权公碑》云:“典贡士,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又云:“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试士,踊相...
...》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
...了凡四训作者:袁黄《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九卷。清·高亿注。刊于1867年。本书为《素问》全注本。每篇首记大意,次分段引录原文,其后分注、浅讲二项。注,为个别字词解释;讲,用较通俗文字对该段原文加以说明。其中刺法论第七十二、本病论...
...鬼门十三针是由《鬼门十三针·针刺篇》中的鬼封、鬼宫、鬼窟、鬼垒、鬼路、鬼市、鬼堂、鬼枕、鬼心、鬼腿、鬼信、鬼营、鬼藏、鬼臣等。十三鬼穴中选其对癫、狂、痫有奇特治疗作用的腧穴,经过十余代人的经验总结,并增补数穴而成,沿用至今。 孙真人针十三...
...叹其乏材,参政守贞曰:“王庭筠其人也。”三年,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命与秘书郎张汝方品第法书、名画,遂分入品者为五百五十卷。 五年八月,上顾谓宰执曰:“应奉王庭筠,朕欲以诏诰委之,其人才亦岂易得。近党怀英作《长白山册文》,殊不工。闻文士多妒庭筠...
...郭司空钊,大和中,自梓潼移镇西凉府。时有阍者甚谨朴,钊念之,多委以事。常一日,钊命市纹缯丝帛百余段,其价倍,且以为欺我,即囚于狱,用致其罪。狱既具,钊命笞于庭。忽有十余犬争拥其背,吏卒莫能制。钊大异之,且讯其事。阍者曰:“某好阅佛氏《...
...被兵,命抱朴镇抚之,民始安,加户部尚书。迁翰林学士承旨,与室昉同修《实录》。决商京滞狱还,优诏褒美。十年,拜参知政事。以枢密使韩德让荐,按察诸道守令能否而黜陟之,大协人望。寻以母忧去官,诏起视事。 表乞终制,不从;宰相密谕上意,乃视事。人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