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膈》 1、上膈:黄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焠时乃出,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歧伯曰: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不营,邪气...
...《外揣》 1、外揣: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窍,流溢无极,佘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
...《阴阳清浊》 1、阴阳清浊: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歧伯曰: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黄帝曰:余问一人,非问天下之众。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象,亦...
...《五十营》 1、五十营: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歧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 2、五十营: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
...《营气》 1、营气: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
...《海论》 1、海论: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歧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歧伯...
...《决气》 1、决气: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歧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歧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歧伯...
...三:《列女传》之《节义》 31、《京师节女》原文-出自《列女传》之《节义》 32、《合阳友娣》原文-出自《列女传》之《节义》 33、《珠崖二义》原文-出自《列女传》之《节义》 34、《梁节姑姊》原文-出自《列女传》之《节义》 35、《魏节...
...《列女传》之《贞顺》 46、《陈寡孝妇》原文-出自《列女传》之《贞顺》 47、《梁寡高行》原文-出自《列女传》之《贞顺》 48、《鲁寡陶婴》原文-出自《列女传》之《贞顺》 49、《楚白贞姬》原文-出自《列女传》之《贞顺》 50、《楚白贞姬...
...《列女传》之《仁智》 61、《赵将括母》原文-出自《列女传》之《仁智》 62、《魏曲沃负》原文-出自《列女传》之《仁智》 63、《鲁漆室女》原文-出自《列女传》之《仁智》 64、《鲁公乘姒》原文-出自《列女传》之《仁智》 65、《晋范氏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