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诗䌷义》二十四卷。(李黼平。广州原刻本,学海堂本。) 《毛诗古音考》六卷。(明陈第。《学津》本。) 《毛诗名物图说》九卷。(徐鼎。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以上《诗》之属(诗家与四家《诗》皆不合者不录。子贡《诗传》,申培《诗说》,皆...
...。 △《疑孟》一卷 右温国司马光君实撰。光疑《孟子》书有非轲之言者,著论是正之,凡十一篇。光论性不以轲道性善为然。 △《杨亻京荀子》二十卷 右赵荀况撰。汉刘向校定,除其重复,著三十二篇,为十二卷,题曰《新书》。称:卿,赵人,当齐宣王、威王...
...释例》十五卷 右晋杜预撰。凡四十部。集《左传》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皆显其同异,从而释之,发明尤多。昔人称预为《左氏》忠臣,而预自以为有《传》癖,观此尤信。 △《左氏膏肓》九卷 右汉何休撰。休始答贾逵事,因记《左氏》之短。郑康成尝著《箴膏肓...
...京房》六十六篇,同为一家之学,则其原委孰可诬哉! △《关子明易传》一卷 右魏关朗撰。子明,朗字也。元魏太和末,王虬言于孝文,孝文召见之,著成《筮论》数十篇。唐赵蕤云:“恨书亡半,随文诠解,才十一篇而已。”李邯郸始著之目,云:“王通赞《易》,...
...三十六章,喜述之,为此经。其首称老君西�,闻道竺乾,有古先生,是以就道。说者以“古先生”,佛也。事见《广洪明集辩惑论》。 △《韦注西�经》二卷 右梁道士韦处玄。分上下经:上经三七,法天之阳数,分二十一章;下经四七,法地之阴数,总四十九章,象...
...、周以武,异时各有所施。今欲以敦朴之时,治抏弊之民,是犹迁延而拯溺,揖让而救火也。” 2、大论:文学曰:“文王兴而民好善,幽、厉兴而民好暴,非性之殊,风俗使然也。故商、周之所以昌,桀、纣之所以亡也,汤、武非得伯夷之民以治,桀、纣非得跖、蹻之...
...卿,贰王事者,三年之丧,使之听朝。 [疏]“子张”至“三年”。○正义曰:此一节论世子遭丧冢宰听政之事。○“言乃讙”者,《尚书·无逸》云:“言乃雍。”雍、讙字相近,义得两通,故郑随而解之。 知悼子卒,未葬。悼子,晋大夫荀盈,鲁昭九年卒。○知音...
...魂》何以系《九歌》之末,又不可合十一为九,然则谓《大招》为原辞,可疑也。夫以“招魂”为义,恐非自作,或曰景差,盖近之。其卷後有蒋之翰跋,云晁美叔家本也。 △《楚辞释文》一卷 未详撰人。其篇次不与世行本同。盖以《离骚经》、《九辩》、《九歌》、...
...以分章节。赞扬二张的标本中气说,认为二张“阐发五运六气、阴阳交会之理,恰与仲景自序撰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之旨吻合”。编法的特点是于原文中衬以小注,注文以二张学说为主,兼采诸家精义以求阐明经旨。现存几十种清刻本,多种石印本。...
...以分章节。赞扬二张的标本中气说,认为二张“阐发五运六气、阴阳交会之理,恰与仲景自序撰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之旨吻合”。编法的特点是于原文中衬以小注,注文以二张学说为主,兼采诸家精义以求阐明经旨。现存几十种清刻本,多种石印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