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排挤苏轼

...初王铚元祐补录记载了沈括的这一事迹。 沈括生于1031年,大苏轼五岁,却晚他六年中进士。中国科学与人文的两位大师很有缘分,在“皇家图书馆”做过同事。1065年,苏轼进入史馆,而沈括在前一年调入昭文馆工作。北宋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069.html

苏轼第三十六卷(记十四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 翻然敛翼,婉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思堂记苏轼 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47.html

苏轼第五十八卷(奏议十二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乞禁商旅过外国状苏轼 元祐五年八月十五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 检会杭州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奏泉州百姓徐戩公案,为徐戩不合专擅为高丽国雕造经板二千九百余片,公然载往彼国,却受酬答银三千两,公私并不知觉,因此构合密熟,遂专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69.html

苏轼生平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363.html

题辞原文-出自而已_【鲁迅全集】

...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 以上的八句话,是在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四夜里,编完那年那时为止的杂感后,写在末尾的,现在便取来作为一九二七年的杂感的题辞。 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日,鲁迅校讫记。 【注解】 〔1〕本篇最初收入华盖...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49.html

苏轼第七十六卷(书十六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与李方叔书苏轼 轼顿首方叔先辈足下。 屡获来教,因循不一裁答,悚息不已。 比日履兹秋暑,起居佳胜。 录示子骏行状及数诗,辞意整暇,有加于前,得之极喜慰。 累书见责以不相荐引,读之甚愧。 然其说不可不尽。 君子之知人,务相勉于道,不...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87.html

苏轼第五十五卷(奏议十二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转对条上三事状苏轼 元祐三年五月一日,侍读苏轼状奏。 准御史台牒,五月一日文德殿视朝,臣次当转对,虽愚无知,备位禁林,怀有所见,不敢不尽,谨条上三事如左。 一、谨按唐太宗著司门令式云:“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66.html

苏轼第六十二卷(奏议八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立随船点检一条,自此商贾不行,公私为害。 今若依编敕放行,不惟纲梢自须投务纳税,如前状所论,而商贾坌于京师,回路货物,无由复入,空纲揽载,所获商税必倍,此必然之理也。 申明扬州公使钱状苏轼 元祐七年八月初六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73.html

苏轼第六十卷(奏议十三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辞免撰赵瞻神道碑状苏轼 元祐六年七月日,翰林学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状奏。 准敕,差撰故中散大夫同知枢密院赵瞻神道碑并书者。 右臣平生不为人撰行状、埋铭、墓碑,士大夫所共知。 近日撰司马光行状,盖为光曾为亡母程氏撰埋铭。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71.html

而已鲁迅杂文集在线阅读_【鲁迅全集】

...1、附录大衍发微原文-出自而已 2、小杂感原文-出自而已 3、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原文-出自而已 4、谈所谓“大内档案”原文-出自而已 5、扣丝杂感原文-出自而已 6、革命文学...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139.html

共找到471,2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