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崑与针方六集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药及针刺手法等;第五集为纷署集,共收录腧穴641个(包括双穴在内),列举腧穴主治作用,并按照头、背腰、耳、颈、肩、胸腹、四肢等各部排列,形式基本与针灸甲乙经相似;第六集为兼罗集,收辑大量针灸歌赋,如玉龙歌天元太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80.html

中医词典其他:第十三篇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即素灵摘要内景图解删繁格言汇要本草必备症方发明。此六种皆系作者选录内经伤寒论及历代中医著作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个人学术经验加以归纳整理并阐述注解而成。全书论及生理、解剖、病原、病理、疾病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13.html

明清以来对辨病机研究进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里等之“是固然矣”是常,具体说还只是角度上常,至于变,尤其是结合病理以得其病机之变就远非之常所能限制,否则如张氏所云种种误解会是很多,“鸢飞鱼跃”之妙,亦就是指病机而言。 张氏又通过虚实等条件对脉象病机方而意义做原则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6.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论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伤 寒 杂 病 论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一部医学著作。它内经理论指导下,总结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临床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包括理、、方、药在内辨证论治原则,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方法,历代很不统一,这从文献中可以看出,从内经开始,经伤寒论脉经濒湖脉学,所记载脉象名数目是不同,从现有文献中亦可以看出历代对脉象分类方法亦各有不同,如有八纲分类,有以浮沉迟数分类,有以阴阳分类等等,虽然其分析归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病因学和诊断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病因性质,对于病因学理论有提纲挈领作用,成为后世医学进行病因分类依据。(二)诊断学上创新宋代有重要进步,产生几部学或以学为主诊断学专著,如崔嘉彦、刘开和施发察病指南等,这些著作为普及和发展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7.htm

方剂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毫无保留地公开大量秘方,是难能可贵。除搜集古方和整理家传方外,危亦林还注意博采民间验方,该书中记载很多劳动人民发明简便易行单验方。全书共载各种方剂3000余首,可说是现存元代方书中的巨著。元末出现一部特殊医方集回回药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4.htm

伤寒论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要略条文加以论述,也收入部分非仲景方。庞氏对伤寒病认识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强调人体正气伤寒发病中的决定性作用。所谓“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成病”(庞安常伤寒总病论卷一,578,四库全书73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其二是特别...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8.htm

方剂学成就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手册作用,也便于医生和病人选购合适成药,历代方书中,和剂局方实为继伤寒杂病论之后校医家选用最多影响最大方书之一,其中所载有效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常用。4、圣济总录,为北宋末年,宋徽宗诏令由政府组织医家历时七年广泛征集历代方书和民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84.htm

中医脉象之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之弊。至于刘纯在医经小学中的:“沉举都无按有余”,受七言韵语影响,不但迁就形式,语意不明,而且“以辞害意”。 此外古人对浮沉二还有些比喻,如浮天,沉地;浮象火炎上,沉象水润下等等,过于抽象,对脉理或有说明意义,而对于形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4.html

共找到1,104,14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