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此章亦言“有”“无”,则“天下万物”,当作“天地万物”,于义为优。 「音韵」此江氏韵读姚文田奚侗无韵。邓廷桢陈柱高本汉用韵,是也。案孔广森诗声类()阳声江合为一部,并收“动”“用”二字,引老子“反者道之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6.html

老子·道经·三十三评析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在本章里,老子提出精神修养的问题。任继愈,这一“宣传了一系列消极保守反省的精神修养观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5.html

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之一)谓“犹豫双声字,犹楚辞之言夷犹耳,非谓兽畏人而豫上树,亦非谓犬子豫在人前。”二均可通,王说为胜。此云若冬涉川者怯寒,若畏四邻者惧敌,犹兮兮,迟回不进,盖因物而状其容如此。 俨若客, 严可均曰河上王弼...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1.html

老子第二十六超然轻重的历史故事_道家_【文学360】

...蝶恋花”的“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写些缠绵悱恻的妙文。难怪后来赵匡胤对的评语李煜如果把作诗词的工夫拿来专心搞政治,也未必会为我所擒。这也确是赵匡胤的一句老实话。 至如韩信的开场收场,基本上就犯了老子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5.html

老子第二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_道家_【文学360】

... 老子首章既提出“道”“名”的涵义,但同时又相同于“因明”的法则,能建能破,自了一个道,自又推翻了道的名相。也如同正反合的“逻辑”辩证,不自立于不变的肯定否定形态。如珠走盘,无有方所。所谓的“道”,乃“至道”的定名,都是为了表达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2.html

七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有“者”字,亦无“有”字“矣”字。毕沅曰“本皆异,唯陆希声同奕。道德书,河上公多王弼同,奕多希声同也。” 「音韵」此江氏韵读无韵,诸家并同。谦之案手为韵。李赓芸曰“斲”在广韵入声觉,竹角切。按“斳”从斤,○声,今本无“...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0.html

老子·德经·七十评析

...苦闷。其实唱出的是没落阶级的挽歌。并不是人们不了解。而是历史抛弃了。”(老子新译)张松如先生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历史却并没有冷落了。单说先秦时期吧相传春秋时的叔向墨翟,战国时的魏武侯颜触,都曾称引过的话;庄子则颂扬...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3.html

老子第二十五好不容易自然_道家_【文学360】

...不能颟顸笼统,值得仔细研究体会。 长期以来,有不少佛家的著作,批评道家是“自然外道”。因为他们看到老子讲“道法自然”,便自然而然地将二者联想在一起。其实,印度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佛教对立的几十种哲学思想,尤其当时同释迦牟尼佛影响一样大的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9.html

五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纪闻十引老子“服”作“复”,并引司马光朱文公云“不远而复”,谓“王弼本作‘早服’,而注云‘早服常也’,亦当作‘复’”。据此则王弼本仍作“服”,本书合。宋儒据释文为训,未检韩子也。凌氏依误本老子改本书,非是。 谦之案作“蚤服”是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5.html

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致虚极,守静○。 谦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笃”字,景龙本景福本赵孟俯本均作“○”。字鉴曰“笃,‘马行顿迟,从马,竹声。’俗作○。”又室町本“极”字“笃”字下有“也”字。 谦之案老子言“虚”共五见,惟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2.html

共找到874,3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