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四十三评析

...“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老子认为,“柔弱”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5.html

四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此章亦言“有”“无”,则“天下万物”,当作“天地万物”,于义为优。 「音韵」此江氏韵读、姚文田、奚侗无韵。邓廷桢、陈柱、高本汉动、用韵,是也。案孔广森诗声类(四)阳声四东、钟、江合为一部,并收“动”“用”二字,引老子“反者道之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6.html

老子第二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_道家_【文学360】

... 老子首章既提出“道”与“名”的涵义,但同时又相同于“因明”的法则,能建能破,自了一个道,自又推翻了道的名相。也如同正反合的“逻辑”辩证,不自立于不变的肯定与否定形态。如珠走盘,无有方所。所谓的“道”,乃“至道”的定名,都是为了表达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2.html

老子·道经·评析

...在上一里,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概念,认为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无为”。本章里,老子进一步阐述了的社会政治思想。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认为,体现“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要...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0.html

老子寇准的胆识_道家_【文学360】

...后花园钓鱼、五路退兵的心情,还更紧张沉重,只是不能不好整以暇而已。这就是道家的妙用,也就是老子的“欲取姑予”的姿态。 因此,也就难怪在政治上反对派的死对头王钦若,事后趁间在宋真宗面前用了一句挑拨的话,就使寇准再也不得重用,守真宗在澶渊之役...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8.html

老子第二十二尧的儿子,汉武帝的奶妈_道家_【文学360】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固谓曰汝痴耳!帝今已长,岂复赖汝哺活耶!帝凄然,即敕免罪。 史记载救乳母者,为郭舍人,现在据刘向等记,说是东方朔。余姑且认为是东方朔,较有趣味。 在历史的记载上的汉武帝,有人是“穷兵黩武”,与秦始皇并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6.html

七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家注引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下云“疑此非老子之所作。” 人之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死。 严可均曰“生生之厚”,各本作“求生”。 罗振玉曰“求生”,景龙本、敦煌辛本作“生生”。谦之案遂州...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1.html

六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以道○天下,其鬼不神。’‘○’乃‘莅’之正字,知高诱所见老子本作‘○’,作‘莅’与‘莅’者非也。此与文引老子书‘盅’字,同为古文之可宝贵者。” 谦之案“○”与“莅”义同。“邪”,玉篇“力致切。诗云‘方叔邪止。’莅,临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6.html

老子·德经·七十五评析

...老子在这一里揭示了老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对抗。从政治上讲,人民的反抗是由统治者的苛政和沉重的租税所引起来的,这是,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实际的原因。老百姓在这种情况面前,只有铤而走险,毫不畏惧死亡。张松如先生“本章文显义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8.html

三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罗运贤曰按“泣”当为“莅”之讹。文无“莅”字,盖即“○”(本书三十二章及周官、左传、庄子并有“莅”字,文盖遗而未收,“莅”“○”古同。淮南俶真训注引老子“以道莅天下”,“莅”正作“○”)。“○,临也。”“莅之”与下句“处之”一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7.html

共找到709,5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