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校释在线阅读

...校释 目录◎ 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 第一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 第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 第十六◎ 第十七◎ 第十八◎ 第十九...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38.html

老子·德经·第三十九评析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杨兴顺“一切在流动着,一切在变化着,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天得一以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1.html

第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今王本属十二,此本无“故”字,二句属下之首。“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今王本为二十七,此本属上章之末。陆德明老子音义已为后人改变其分章,惜不得与此一本证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俞正燮曰老子...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7.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五评析

...关于“道”的性质和“道”的规律,其基本点在第一、四、十四、二十一和本章里都看到了。即“道”是物质性的、最先存在的实体,这个存在是耳不闻目不见,又寂静又空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永远存在,无所不至地运行而永不停止。任继愈“道不是来自天上...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7.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七评析

...本章包括两层内容一是讲“道”的伟大;二是讲法宝的妙用。有学者认为这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毫不相应,显然是它错简,认为可以移到三十四,“故能成其大”句下。我们的看法与这种主张有些区别,认为这两层次前后呼应,有内在联系。例如,第一句和第二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0.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三评析

...”,“还宣传精神胜利法,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任继愈老子新译)对于这种观点,有学者表示不同意,例如张松如认为,老子所说的这种观点“为什么是唯心主义呢,难道‘死而不亡’是‘有鬼论’吗?”认为,这是见仁见智,人...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5.html

老子·道经·第十六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评析

...在道德经的这一和下一老子都讲到用兵问题。但必须重申,道德经主要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不是兵书,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讲到许多哲学问题时,也涉及到军事,因为哲学与军事虽非属于同一学科,但有许多内在相通之处。着重...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2.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六评析

...如上一所说,在老子研究中有一些注释家认为,这一表达了老子的一套利用人民、统治人民的权术。例如,张松如先生“这是向统治者献言,颇有点像班固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老子校读第365页)不过,张先生的观点并不完全等同于有些学者关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9.html

老子第四山人自有妙计_道家_【文学360】

...李泌“今战必胜,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阳乎!”李泌就如果动用大军,一定想要速得两京,那么贼势一定会重新强盛,我们日后会再受到困扰。现在我们有恃无恐的强大兵力,全靠碛西突骑(骑兵)、西北诸戎。假如一定要先取京师,大概在明年的春天,就可...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6.html

共找到702,9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