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一评析

...在这一里,老子重点介绍了的哲学范畴——“道”。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6.html

第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庾肩吾诗“谈玄止谷神。”庾信诗“虚无养谷神。”后汉高义方清诫曰“智虑赫赫,谷神绵绵存。”范应元曰“谷神二字,傅奕云‘幽而通也。’”皆以“谷神”二字连读。惟老子书中,实以“谷”与“神”对。三十九“神得一...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2.html

第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蒋锡昌曰此句自文谊求之,应属上章,乃“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一段文字之总结也。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唐张君相三十家老子注以“绝学无忧”一句,附“绝圣弃知”章末,以“唯之与阿”别为一,与诸本不同,当从之。后归有光、姚鼐亦以此章属上章,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6.html

老子·德经·第三十九评析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杨兴顺“一切在流动着,一切在变化着,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天得一以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1.html

老子·道经·第八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9.html

第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今王本属十二,此本无“故”字,二句属下之首。“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今王本为二十七,此本属上章之末。陆德明老子音义已为后人改变其分章,惜不得与此一本证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俞正燮曰老子...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7.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七评析

...本章包括两层内容一是讲“道”的伟大;二是讲法宝的妙用。有学者认为这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毫不相应,显然是它错简,认为可以移到三十四,“故能成其大”句下。我们的看法与这种主张有些区别,认为这两层次前后呼应,有内在联系。例如,第一句和第二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0.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三评析

...”,“还宣传精神胜利法,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任继愈老子新译)对于这种观点,有学者表示不同意,例如张松如认为,老子所说的这种观点“为什么是唯心主义呢,难道‘死而不亡’是‘有鬼论’吗?”认为,这是见仁见智,人...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5.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评析

...在道德经的这一和下一老子都讲到用兵问题。但必须重申,道德经主要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不是兵书,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讲到许多哲学问题时,也涉及到军事,因为哲学与军事虽非属于同一学科,但有许多内在相通之处。着重...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2.html

死魂灵第二第二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集_【鲁迅全集】

...上,笔力不让第一部;而乌理尼加是作者理想上的好女子,使力气,要写得她动人,却反而并不活动,也不像真实,甚至过于矫揉造作,比起先前所写的两位漂亮太太〔3〕来,真是差得太远了。 【注解】 〔1〕本篇连同死魂灵第二第二的译文,最初发表...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28.html

共找到712,1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