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三虚心实腹与鼓气_道家_【文学360】

...而有“山泽列仙之涛,其形清癯”的记载。可见并不是都像元朝以后画家们想象的八仙中的汉钟离,活像一个鱼翅燕窝吃多了的腹贾的样子。此外,历代文人“反游仙”之类的诗词作品也很多。例如辛稼轩调寄“卜算子”的饮酒词,便是从人道的本位立言,不敢妄想...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5.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八评析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冯友兰在分析此句时这样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的变革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中国...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0.html

老子第三寇准的胆识_道家_【文学360】

...以后,因为有事而回想起与寇准当时的冒险,颇有复杂的矛盾心理,所以王钦若趁机便,寇准在增渊之役,不能算有大功,只是拿陛下当一次赌注而已。你看,只须一句便佞的口舌,就可害人不用刀,杀人不见血。好在赵宋的皇帝子孙们,本质上还很厚道,换了别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8.html

老子第十二花花世界奈聋盲_道家_【文学360】

...五官机能,好像都已走样。无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不另加上一些物质文明的成品,反而犹如怪物似的,而且应用失灵,有不能全靠本来面目应世之慨。 因此反复忆及老子本章的话,常常使人低徊有感,不胜惆怅。由机器人来治事的日子,快要来临,甚至,...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3.html

拨乱反正的趣谈-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拨乱反正的趣谈-出自老子 老子这本只有五千字的书,从文字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容易读懂,如果也用“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眼光去读,那就够我们去探讨,去阐述了。 也有人,提到我们的历史文化,所谓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正是易经...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0.html

老子·道经·第十一评析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过认识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容器、锐器、车轮、房屋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故弄玄虚。冯友兰先生曾老子所说的‘道’,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2.html

第五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所以自障蔽也。”此云“袭常”,与二十七“是谓袭明”,同有韬光匿明之意。“袭”,玉篇“左衽袍也,入也,重衣也。”意即重衣下�,所以自障蔽也。又“习常”之“常”,叶梦得本正作“裳”。惟老子书中,“光”与“明”异义(田晴轩)。十六“复命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8.html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_道家_【文学360】

...,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相争。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①,似不肖②。夫唯,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5.html

老子·道经·第二评析

...任继愈在老子新译,“老子对当时许多现象看不惯,把众人看得卑鄙庸俗,把自己看得比谁都高明。而在表面上却故意了些贬低自己的话,自己低能、糊涂、没有本领,其实是从反面抬高自己,贬低社会上的一般人。在自我吹嘘、自我欣赏,最后一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2.html

老子·道经·第十三评析

...精辟的发挥。“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4.html

共找到720,9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