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原文-出自杂文二集_【鲁迅全集】

...见新青年第三卷第五号(一九一七年七月)他给陈独秀的中,当时曾经成为反对旧文学的流行用语。桐城派是清代古文流派之一,主要作家有方苞、刘大○、姚鼐等,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他们和各地赞同他们的文学主张的人为桐城派。 〔7〕“载飞载鸣”...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45.html

鎌田诚一墓记原文-出自杂文二集_【鲁迅全集】

...永门必玄壤,忝居友列,衔哀记焉。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会稽鲁迅撰。 【注解】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鎌田诚一(1905—1934),日本人,内山书店职员。参看本书后记 ...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42.html

大小奇迹-出自杂文附集_【鲁迅全集】

...大小奇迹 何干 元旦看报,申报〔2〕的第三面上就见了商务印书馆的“星期标准书”〔3〕,这回是“罗家伦〔4〕先生选定”的希特拉著我之奋斗(AHitler∶MyBattle)〔5〕,遂“摘录罗先生序”云:“希特拉之崛起于德国,在近代史...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77.html

<尘影>题辞原文-出自而已集_【鲁迅全集】

...里去扒垃圾,去寻那垃圾堆里一个半个没有烧完的煤球,一寸两寸稀烂奇脏的破布。--这些人崇拜的是什么!”(据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语丝周刊第一五六期随看录三 〔3〕尘影中篇小说,黎锦明作。它描写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国民党背叛革命前后南方一个...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72.html

“题未定”草(一至三)原文-出自杂文二集_【鲁迅全集】

...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2〕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蹰”,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 新近就因为豫想的不对,自己找了一个苦吃。世界文库〔3〕的编者要我译果戈理的死魂灵,没有细想,一口答应了。这书我不过曾经草草的看过一...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06.html

论“旧形式的采用”原文-出自杂文_【鲁迅全集】

...耶先生是正直的,因为他同时也在译艺术底内容和形式〔3〕,一经登完,便会洗净他激烈的责罚;而且有几句话也正确的,是他说新形式的探求不能和旧形式的采用机械的地分开。 不过这几句话已经可以说是常识;就是说内容和形式不能机械的地分开,也已经是...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02.html

译文复刊词-出自杂文末编_【鲁迅全集】

...译文复刊词 先来引几句古书,——也许记的不真确,——庄子曰:“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2〕 译文就在一九三四年九月中,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出世的。那时候,鸿篇巨制如世界文学世界文库〔3〕之类,还...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57.html

论新文字原文-出自杂文二集_【鲁迅全集】

...只识拉丁化字的人们写起创作来,才是中国文学的新生,才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因为他们是没有中一点什么庄子文选之类的毒的。 十二月二十三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十一日时事新报·每周文学,署名旅隼。 〔2〕...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14.html

题记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_【鲁迅全集】

...然而这是促成他深刻而又滑稽的条件之一。” 〔2〕五讲三嘘集参署本书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这本集子后来没有编成。 〔3〕梁实秋当时任青岛大学教授,并主编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 〔4〕一位喽罗儿指梅僧。他在天津益世报·文学...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85.html

“立此存照”(三)-出自杂文附集_【鲁迅全集】

...……’不像一般来华的访问者,一到中国就改变了他原有的论调;冯史登堡氏确有着这样一种隽然的艺术家风度,这是很值得我们的敬佩的。” (中略。) “没有极正面去抗议上海快车这作品,只把他在美时和已来华后,对中日的感想来问了。 “不立刻置,...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70.html

共找到895,15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