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运动养生一定要坚持“和”的原则,既不能太过,也不要不及。即恰当地运用各种运动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以“静”养神,同时也非常重视以“动”养形体(动以强身)。所谓动,就是指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也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术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814.html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_【中医宝典】

...摘要:五脏五味补泻理论最早源于内经,是正确阐释中药归经理论的源头之一,对指导临床灵活遣药制方有着深远的意义。金元时期医家张元素探究内经,曾对其有所研究。本文试从张元素的学术角度去阐发此理论,望能从中总结临床用药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0.html

美称黄帝内经最早涉及企业信息化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在下周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文章“另类医学”中,人们将惊奇地发现,黄帝内经与企业信息化的内在关系是如此紧密。人们在读了美国人评论中医的文章后,可能会赞同我2月份在“CIO生存手册——IT黄帝内经”中同类的发现:黄帝内经是我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56.html

内经脉要_推拿抉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陈飞霞曰∶此内经之旨。圣人立言,可总括无余,世人不悟,视为平常。能于此处着眼,则诊视之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juewei/684-9-10.html

最早提出血液循环学说--黄帝内经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指出:“心主身之血脉”,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 还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内溉五脏,外濡腠理。”这把心脏与全身血脉的联系,血液在经脉中呈循环式的运行,内及于脏腑,外布于肌肉,并为无休止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62.html

黄帝内经身体观范式(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 研究黄帝内经的身体观,不能脱离黄帝内经诞生时期的语言环境,也不能脱离产生那一语言的时代思想潮流。这里的“身体”包括了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身体”指血肉形躯之身,广义的“身体”则是统摄了形、神、气、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006.html

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肿胀之原,内经金匮辨别分悉。但其中节目,隐而未彰。前代诸贤,皆未发明,后人不察,往往以虚肿之法,施之实胀之人,实胀之法,施之虚肿之症。不知肿胀二病,皆有虚实。肿浮于外,病在经络,表也;胀满于中,病在肠胃,里也。赖许学士分明四肢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5.html

内经针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内经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8.htm

内经经文读法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自王叔和编次仲景伤寒论原文,自己加上伤寒例曰,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于是后世遂谓冬日受有寒气,藏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116.htm

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09.htm

共找到466,4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