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集》第八十五卷(尺牍九十五首) (本卷实为九十七首) 《与范元长八首(儋耳)(之一)》苏轼 某慰疏言。 不意凶变,先公内翰,遽捐馆舍,闻讣恸绝。 天之丧予,一至于是,生意尽矣。 伏惟至孝承务元长昆仲,孝诚深至,追慕罔极。 何辜于天,...
...阳客,睡足何须云梦州。 水酒黄封生不喜,春芽紫笋向谁求。 平生尚有书魔在,一卷还堪作枕头。 《九月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三首》 旱久翻成雾雨灾,老人腹疾强衔杯。 官醅菉豆适初熟,篱菊黄花终未开。 儿女共怜佳节过,鸡豚恐有故人来。 衰年此会真...
...《栾城应诏集》第九卷(苏辙·进策五道) 《民政上》苏辙 ○第一道 臣闻王道之至于民也,其亦深矣。 贤人君子,自洁于上,而民不免为小人;朝廷之间,揖让如礼,而民不免为盗贼,礼行于上,而淫僻邪放之心起于下而不能止。 此犹未免为王道之未成也。 ...
...孔老颜回事) 五百梵志经一卷(亦名五百婆罗门问有无经经云人身从五谷生) 右毗罗三昧经下八部九卷。古旧录中皆编伪妄。大周刊定附入正经。寻阅宗徒理多乖舛。论量义句颇涉凡情。且附疑科难从正录。或云。贬量圣教罪有所归。佛有诚言此非责难。经云。于我所说若...
...) 大孔雀□王经三卷。 大唐三藏义净于东都内道场译(新编入录第八译) 右五经同本异译(新旧八译五存三阙前六文略后二稍广) 上十一经十四卷同帙。 陀罗尼集经十二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出大周录单重合译) 右出金刚大道场经大明□藏之少分...
...付孙,但为刘季取。吾闻秦穆公,与晋实甥舅。盟郑绝晋欢,结楚将自救。〈事见《吕相绝秦》。〉使秦诅楚人,晋亦议其后。诸侯迭相诅,祸福果谁有。世人不知道,好古无可否。何当投泾流,浑浊盖鄙丑。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王维吴道子画〈在普门及开元寺。〉...
...《栾城三集》第七卷(苏辙·论语拾遗〈并引〉 予少年为《论语略解》,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以往,今见于书者十二三也。 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所未安。 时为籀等言,凡二十有七章,谓之《论语拾遗》...
...《栾城应诏集》第六卷(苏辙·进策五道) 《君术》苏辙 ○第一道 臣闻天下之事,非宰相不可尽行,非谏官不可尽言。 天下之人,谁能必至于谏官、宰相者?惟其少而学之,长而欲行之也,终其身而不当其位,不可以侵官而求尽其意。 是故士大夫之间,犹有...
...《苏轼集》第八十四卷(尺牍八十四首) (本卷实为八十三首) 《答参寥三首(惠州)(之一)》苏轼 专人远来,辱手书,并示近诗,如获一笑之乐,数日喜慰忘味也。 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遣,更不能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在一个小村院子,...
...《栾城后集》第六卷(苏辙·孟子解二十四章) 〈予少作此解,后失其本,近得之,故录于此〉 梁惠王问利国于孟子。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先王之所以为其国,未有非利也。 孟子则有为言之耳,曰“是不然”。 圣人躬行仁义而利存...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