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邪传入太阴经.腹满咽干手足温.尺寸俱沉时常数.桂枝加入大黄平.按伤寒四五日内.乃足太阴脾经受之.其脉起于手足大指之隐白穴.上行至腹.络于嗌.连舌本.行身之前.终于大包穴也.其症则腹满或痛.咽干自利.然三阳为表.三阴为里.其脉尺寸俱沉.沉...
...文,多系北宋以后学者与医籍所未能得见者,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冯世纶先生在《中国汤液经方》第一章《伤寒杂病论溯源》写道:“汉晋许多名医都看到过《汤液经法》,陶弘景从《汤液经法》中检录60首,记录于《辅行诀》中,张仲景主要依此撰写《伤寒杂...
...伤寒著作。四卷。宋·钱闻礼撰。撰年不详。作者根据《伤寒论》原文,以七言歌诀形式提出93个问题。内容包括六经证候、类证鉴别、症状、治法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并引前人有关《伤寒论》注文以阐析部分歌诀,便于对《伤寒论》主要论点的理解。本书卷一为...
...伤寒著作。四卷。宋·钱闻礼撰。撰年不详。作者根据《伤寒论》原文,以七言歌诀形式提出93个问题。内容包括六经证候、类证鉴别、症状、治法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并引前人有关《伤寒论》注文以阐析部分歌诀,便于对《伤寒论》主要论点的理解。本书卷一为...
...作者:石琳王庆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医文献杂志》2008年4月25卷2期文献综述【摘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它的发现,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作者:石琳王庆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医文献杂志》2008年4月25卷2期文献综述【摘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它的发现,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烦躁狂言仍面赤.热潮咽痛号重阳.便于阳毒经中治.承气黄连白虎详.阴燥发狂宜附子.血瘀承气地黄汤.发狂者.谓湿毒在胃.并入于心.遂使神志不定而发狂也.狂之发作.少卧不饥.妄语笑.妄起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甚则逾垣上屋.此伤寒阳毒发狂之症也...
...血结胸中不可按.如狂嗽水不欲咽.大便黑色小便通.犀角地黄汤最善.按伤寒经病.热极而蓄血积于胸中.硬痛而不可按者.为血结胸也.宜犀角地黄汤、及桃仁承气汤主之.活人云.大抵结胸症固当下.须看气之虚实.脉之盛衰.若脉来浮大者.犹带表邪不可下.下...
...结胸五种须分别.大小结胸并水结.热实结胸烦躁多.寒实结胸浑不热.按伤寒太阳经症.表未解而医遽下之.表邪乘虚入里.在五六日便坚口渴.日晡潮热.上至心下.下至小腹硬满而痛不可按者.乃大结胸也.宜大陷胸汤主之.或心下硬满.按之则痛.是必待按....
...汗后恶寒宜芍药.脉沉发热下尤良.四肢疼痛仍兼利.厥冷须投四逆汤.伤寒汗后.则寒邪自散.不当恶寒.然汗后犹恶寒者.何也.盖阳微则恶寒.须芍药汤以收敛之.倘脉沉属里.发热恶寒者.恐内有积热.宜下之为良也.若四肢疼痛泻利厥冷.此阴症也.宜四逆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