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类抗原,也属于抗原呈递细胞。与B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相关的膜分子是SmIg,后者与抗原具有高亲和力,从而可以高度特异性地浓缩非已抗原,并以与MHC-Ⅱ类分子结合成复合体的形式将抗原呈递给TH。故尤其对低度的抗原,B细胞是一类有效的APC。三、...
...脂质可能是以双分子层的形式包被在细胞表面的。以后提出的双分子层模型中,每个磷脂分子中由磷酸和碱基构成的基团,都朝向膜的外表面或内表面,而磷脂分子中两条较长的脂酸烃链则在膜的内部两两相对(图2-1)。脂质分子的这种定向而整齐的排列,是由脂质...
...氨基酸残基,此型受体可能在溶细胞活性上起主要作用;Ⅱ型TNF-R,75kDa CD120b,426氨基酸残基,此型受体可能与信号传递和T细胞增殖有关。两型TNF-R均包括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浆区三个部分,胞膜外区有28%的同源,但在有包浆区无...
...double negative cells),随后发CD4+CD8+双阳性细胞(double positive cells),并受一以严格的选择。假如一个双阳性细胞表面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 I类或Ⅱ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就可被选择而继续...
...(一)CD45的基本结构CD45是位于白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common antigen,L-CA)。CD45可以高水平(>106个分子/细胞)表达在淋巴细胞以及除了红细胞和血小板之外的其它所有的造血细胞上。CD...
...一、Ig超家族的组成由于细胞表面标志、单克隆抗体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发现越来越多的膜表面分子和蛋白分子属于Ig超家族,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分子,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MHC抗原及相关分子,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脑内的小胶质细胞是由骨髓单核细胞系来源并迁入和定居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与外周组织中的Mφ类似,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R3受体和Fc受体,并表达低水平的CD4抗原、MHc Ⅱ类抗原、转铁蛋白受体和B细胞共同抗原。上胶质细胞具有多方面免疫相关功能,...
...相类似,可逃避补体经典途径对其发挥作用。图5-20 SCR的结构(模式图)注:(A)SCR结构;有44%的SCR是保守的,包括形成链内二硫键的4个半胱氨酸(B)具有重迭链内二硫键(……)的SCR此外,在补体的膜性调节分子中,DAF、MCP、...
...壁厚2nm的中空穿膜孔道嵌入膜内(图5-11)。孔道的内面由许多亲水性氨基酸残基和碳水化物组成,而与双层脂接触的管壁外面则是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由于细胞内容物的外漏,最终可导致细胞溶解破坏。C9分子的多肽链与C8α和C8β结构上相类似,也含有...
...发生改变,以适应微环境的变化和机体整体需要。这一过程可以称之为跨膜信号转导。在这一信号转导过程中,信号分子不进入细胞。虽然有些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发生内化(internalization),但这不是主要的作用方式。这种位于膜表面的受体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