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元成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 萧龙友(1870年-1960年),本名方骏,字龙友,别号“蛰蛰公”,“息园老人”,“息翁”,解放后改号为“不息翁”。他祖籍江西吉安,于1870年2月13日出生于四川雅安学署。萧龙友自幼天资聪颖,又承庭训极严...
...斗魁,字旦中,明、天启三年生,清、康熙九年卒(公元1623~1670年),享年48岁。乃高武、高志斋之后代。为明代鄞县诸生,明亡,弃而习医,其行医,初在甬上,后侨居石门(今桐乡市石门镇),与吕留良往来甚频。高氏医术亦尚“温补”,宗法于景岳、...
...,为伊消得人憔悴”。徐氏自述:“五十年中批阅之书约千余卷(其中包括叶天士的《临症指南医案》,笔者注),泛览之书约万余卷,每过几时必悔从前疏漏”。算起来,已经读书破万卷矣。 仲景倡“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孙思邈倡“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李时珍...
...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原则在宫廷中得到无以复加的体现,疗效自然就高。 仅以清暑益气丸为例,嘉庆朝华妃“素有气血两亏旧症”,嘉庆八年(1803)五月初七日经御医涂景云、张铎诊治,认为“时届暑令,议用清暑益气丸补气养血,除湿健脾,长服调理”。其...
...医案著作。一卷。十八则。明·易大艮撰于1644年。作者认为“治病贵先识病性”,故每证必据脉求因,审因辨证,推究传变,定方用药。治法以开郁为先,补益随后,案末附有自制经验方11首。现存清刻本,又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丛书中。...
...医案著作。一卷。十八则。明·易大艮撰于1644年。作者认为“治病贵先识病性”,故每证必据脉求因,审因辨证,推究传变,定方用药。治法以开郁为先,补益随后,案末附有自制经验方11首。现存清刻本,又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丛书中。...
...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 叶天士酷爱医学,性格谦逊,凡是听说有比自己高明的医生,都不远千里,前往求教,从不矫作遮掩。曾有一位患者,命在...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第一次是在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实行的。主要内容是:编定户籍,实行“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奖励耕织。 第一次商鞅变法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
...高鼓峰,名斗魁,字旦中,明、天启三年生,清、康熙九年卒(公元1623~1670年),享年48岁。乃高武、高志斋之后代。为明代鄞县诸生,明亡,弃而习医,其行医,初在甬上,后侨居石门(今桐乡市石门镇),与吕留良往来甚频。高氏医术亦尚“温补”,宗法...
...推出,挑战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做大做强企业,实现企业“三年大变样”。 现有产品结构优劣并存 记者了解到,在石药集团制剂产品的“大本营”——中诺药业,目前有制剂和原料共计290多个生产批件,以制剂为主体,涵盖了中药、西药、保健品、食品等,剂型包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