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第383页注〔3〕。他在一九二四年十二月认识鲁迅后,曾得到鲁迅很多指导和帮助。一九二六年下半年起,他却对鲁迅进行恣意的诬蔑和攻击。他在《狂飙》周刊第五期(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发表的《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中,谩骂鲁迅为“世故老人”...
...题《彷徨》 (1933年)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三月 《鲁迅日记》1933年3月2日,诗中“独”作“尚”。 ...
...序言 本书收作者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末附作于一九三二年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一九三二年九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 序言 我的第四本杂感《而已集》的出版,算起来已在四年之前了。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促我编集此后的杂感。看看...
...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
...送增田涉君归国 (1931年)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鲁迅日记》1931年12月2日:“作送增天涉君归国诗一首,并写讫。诗云:(略)。” ...
...见其国之风土景物。 诗人情性。与夫著作旨趣之一斑云。 【注解】 〔1〕《译丛补》 收鲁迅生前发表于报刊而未经编集的译文三十九篇辑成,一九三八年编辑《鲁迅全集》时列于《壁下译丛》之后,编入第十六卷。一九五八年出版《鲁迅译文集》时,又补入后来...
...题《呐喊》 (1933年)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三月 《鲁迅日记》1933年3月2日:“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山县氏即山县初男。 ...
...人。一九三三年春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时,参加该校学生组织的木铃木刻社。同年秋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一九三四年底出狱。不久,他刻了《鲁迅像》和《鲁迅遇见祥林嫂》两幅木刻,送交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但《鲁迅像》被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检查官禁止展出。...
...朱子《语类》的〈历代一〉讲:“司马迁才高,识亦高,但粗率。”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一·二八战后作 (1932年)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七月十一日 《鲁迅日记》1932年7月11日:“午后为山本初枝女士书一笺云:(略)。”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