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之六字诀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家枢要》提出:“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 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2.html

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检查手段对疾病作出诊断,简称四。其中切诊是切按触摸身体一定部位,脉是触按经脉搏动,脉包括在切诊之内。切诊除包括脉外其它常被采用的为胸背触诊和腹部触诊,尤其是腹更为重要一些。 下面就这方面的内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29.html

学认识_【中医宝典】

...。也就是太史公所讲的:“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后来仓公传黄帝扁鹊之脉书,脉学在世界医学中成为一门独特的学问。仓公是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的。仓公在脉学上做了很多工夫,仓公说:淳于意齐王太后病,一看脉,便说是风瘅客于胞。因为他切脉发现太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43.html

里的误区_【中医宝典】

...中医以三指搭脉,从患者的脉象中诊断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证实其科学性。但随着一些中医师西化,及一些患者对脉的神化,常常对脉认识存在着误区。 一是有些中医,自我贬低中医脉。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脉学理论学而不精,认为切脉只是象征性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907.html

中医切诊_中医四_【中医宝典】

...《难经》脉法的成就和特点 《难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 《难经》与《难经》脉法的几个有关问题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 《内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 《四时经》与《脉法赞》 按的方法和意义 按的内容 八脉交会穴的交通途径 八脉交会穴介绍 八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qiezhen-712-1.html

口腔异味辨疾病_中医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口甜多是脾胃湿热、肝脾疾火内蕴所致。多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 中医可通过患者口腔中异常的味道来判断你的身体状况。 口甜:中医认为多是脾胃湿热、肝脾疾火内蕴所致。多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 口酸:中医认为是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2/a11977.html

之嗅气味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1.口气 酸馊者是胃有宿食;臭秽者多属胃热;腐臭者,可为牙疳或内痈。 2.汗气 汗有腥膻味为湿热蕴蒸;腋下汗臭者,多为狐臭。 3.痰涕气味 咳唾浊痰脓血,味腥臭者是肺痈;鼻流浊涕,黄稠有腥臭为肺热鼻渊。 4.二便气味 大便酸臭为肠有积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61.html

问冲阳太溪脉_《宗三昧》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问冲阳太溪.皆足之动脉.每见时师求之于垂毙之时.验乎不验乎.答曰.是即仲景趺阳少阴也.尝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未尝决之于二处也.或谓以此本属胃与肾脉.虽变其名.仍当气口尺中之.脉法以寸口趺阳少阴三者并列而论.是即寸关尺三部之别号.但...

http://qihuangzhishu.com/845/13.htm

杨则民论脉_【中医宝典】

...按:网上讨论脉的帖子似乎很少。现在把近代名医杨则民论脉的文字贴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或争鸣——业中医者若对此无话可说是难以想象的。杨文中有个别术语可能会引起误解,比如那时不分心房和心室,即通称为心房,故特别指出。又,《潜厂医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0.html

贵平旦_《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有过之脉。”(平旦者,阴阳之交也。营卫之气,一昼夜五十周于身,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迨至平旦,复会于寸口。斯时也,平旦初寤之时,阴气将退而未退,...

http://qihuangzhishu.com/801/7.htm

共找到57,67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