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芍药 干姜 炙甘草 细辛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升半)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此散寒蠲饮之神剂。东垣云∶肺寒气逆,则宜五味子同干姜治之。有痰者以半夏为佐。按∶《金匮》浓朴麻黄汤,...
...一、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 明代重视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把它视作提高医生素养,加强医学理论建设的基础工作。 (一)《内经》的经理研究:明代治《内经》的医家颇多,撰有约20种著作,突出者有如下诸种: 1、《灵》、《素》合注与发微:马莳对《素问》...
...《金匮要略》,张仲景论杂病之书,晋·王叔和编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病之祖本。国朝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较之元人朱丹溪《金匮钩玄》,似较明晓。下至赵良《集注》,以及李文今、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扬俊、沈明宗、高世栻、...
...所以然。金匮各方,是一个病一个方。学明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之后,再学金匮方,轻而易举。学完之后,再看王潜斋医书五种之王氏医案,学其养阴活络之妙,以运用仲圣之法,便能避免偏热之弊。未读伤寒论,必须先读本书原理上篇古方上篇,乃可读此篇。著者识原方...
...作者:元简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06年 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序 金匮要略序(出赵本.) 金匮玉函要略综概 卷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论十三首、脉证三条) 湿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
...明代医家。字仲化,号玄台,一作元台。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对《黄帝内经》精心钻研,据《汉书·艺文志》所载,认为《黄帝内经》有《素问》、《灵枢》各九卷之说,力排唐王冰认为《内经》为二十四卷之误。着《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九卷以阐发之。后又撰...
...寒痛多见于身之前,以身之背为阳,身之前为阴也。而身之前,又多见于腹,以胸为阴之阳,腹为阴之阴也。仲景论心胸之痛,属寒证者十之二三;论腰腹之痛,属寒证者十之七八,亦可焕然明矣。兹举《内经》、《金匮》之奥,相与绎之。《经》曰∶真心痛者,寒邪伤...
...咽喉如有物妨闷者,肺胃壅滞,痰气相搏,结于喉间。《金匮》所谓咽中如有炙脔;《千金》所谓咽中贴贴,状如炙脔,吞不下吐不出者是也。其症妇人多郁者恒患之。《圣惠方》云∶忧愁思虑,气逆痰结,皆生是疾也。《医学正论》∶喉干燥痛,四物加桔梗、荆芥、...
...景岳参附理阴煎,实系良方,用之得当,每见大效,误用则伤人,予既已详辨之矣。更有金匮肾气汤,为仲景先师之良方,用六味地黄加车前、牛膝、肉桂、附子,治水蛊最效,治肾气上冲,亦甚有效。乃有某医者,素习叶氏《临症指南》。叶氏初学幼科,后学方脉,与...
...大半夏汤 治痰症呕吐。半夏(制,二升) 人参(三两,切)上每四钱,姜七片,蜜少许,熟煎服。小半夏茯苓汤 《金匮》云∶呕家用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呕止。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局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