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列腺结核常无临床症状,因此学对本病认识不足,古代医籍中也没有对应的病名。然而,前列腺结核常与附睾结核并见,中医学对附睾结核认识较早,称之为“子痰”,其中自然包括了对前列腺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前列腺结核系因肝肾阴亏,痰湿之邪凝聚下焦...
...患儿就诊时不管黄疸多么重,血清胆红素浓度有多高,也不必换血治疗,因为黄疸完全可以通过光疗和停喂母乳加以控制。 体会:各种临床“方案”“指南”可以给我们很好的临床指导,但机械地照搬有时候反而会误事,因此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
...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致使巩膜、粘膜、皮肤染成黄色。正常血清胆红素8.55~17.10umol/L(0.5~1.0mg/d1)。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1~2mg/d1)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
...赵姓,男,62岁,住院号:21503患者因胆道结石合并中毒性休克而行急诊手术,术中因血压不好,并发现有肝硬化,仅于胆总管取石,放置T形管引流,术后黄疸迟迟不退,精神不振,遂邀中医会诊。1975年10月8日诊得精神萎软,虚弱无力,纳谷不佳,...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
...接受过和西医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对两者理论体系的差异缺乏基本的了解。首先,西医所说的"肝"的概念和传统中医"肝"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通常西医所说的肝主要是从解剖学概念来认识,即一般人们心目中所认识的"肝脏",是一较具体的概念。西医讲的肝脏(...
...中药的方剂其实没有定方,配伍的药物依据病人的体质、年龄等加减来因人因时制宜,证明了中药和中医在开始的时候就已是非常科学的。 不论是进补还是药膳,都离不开中药的搭配,因此,在选择药膳之前,加深对中药特性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也是进补的先决条件,...
...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对病理性黄疸进行病因分析,通过对新生儿黄疸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临床观察, 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 及早发现病因...
...脾胃与小儿妇科专业,全科一直保持64张床。擅治小儿各种发热、咳嗽、哮喘、厌食、腹痛、腹泻、黄疸、紫癜、遗尿、多动症、抽搐—秽语综合征及儿童精神行为障碍等疾病。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全国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
...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是否应停止喂养母乳呢?一般来说不必,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