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诸家言消渴者不一,要当以《金匮》为正。《金匮》首列厥阴病一条,是渴而不消;次列脾约症一条,是消而不渴;次列肾气症一条,是消渴并作。其旨以饮、溲相较,而分为三,最为简当,犹霍乱之分但吐、但泻、吐泻并作为三也。其言饮一溲一者,乃较其出入之...
...辨外伤不恶食,若劳役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此三者皆恶食。仲景《伤寒论》云,中风能食,伤寒不能食,二者皆口中和而不恶食。若劳役所伤及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三者,俱恶食,口不知五味,亦不知五谷之味。只此一辨,足以分内外有余不足二证也。伤寒证虽不能食...
...思过半矣。自此以后之书,皆非古圣相传之真诀,仅自成一家,不可与《金匮》并列也。...
...维护旧有编次的不同医家,观点都比较强烈,均竭力宣称自己最能反映张仲景的原意。清代主张错简重订的代表医家是喻昌,其《尚论篇》影响之大超过了明代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在他之后,持这一观点的医家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派医家推崇方、喻提出的编次,...
...仲景《卒病论》既亡,昌于卒暴中寒证,归重少阴肾藏之真阳,惟真阳衰微不振,外寒始得卒然中之,着阴病论,畅发其义矣。透此一关,于以读仲景之书,无往非会心之妙,如《金匮》水气病证治条下,泛而观之,以为论水而已。初不解其所指也,详而味之,乃知水...
...寒痛多见于身之前,以身之背为阳,身之前为阴也。而身之前,又多见于腹,以胸为阴之阳,腹为阴之阴也。仲景论心胸之痛,属寒证者十之二三;论腰腹之痛,属寒证者十之七八,亦可焕然明矣。兹举《内经》、《金匮》之奥,相与绎之。《经》曰∶真心痛者,寒邪伤...
...(一名 溏)溏者,水粪并趋大肠也。夫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气衰弱,不能分布,则津液糟粕并趋一窍而下。《金匮》所谓脾气衰则 溏也。又寒气在下,亦令人水粪杂下,而色多青黑,所谓大肠有寒则 溏也。罗谦甫云∶ 溏者,大便如水,其中有少结粪是也。...
...咽痛失音者,风热痰涎壅闭咽门也。亦有阴虚肺损者,盖肺象金而出声音,金破则不鸣,金实亦不鸣,辨之之法,实者壅遏不出,虚者声嘶破也。《宣明》诃子汤诃子(四个,半生半熟) 桔梗(一两,半炙半生) 甘草(二寸,半炙半生)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童子...
...金匮著作。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编着。全书分22篇,每篇按因、症、脉、治等,将《金匮要略》原文重新编排使其条理化。为了便于讲解原文,故用提示、讨论以及附列参考资料等形式进行分析、综合和对比。选用历代医家注释亦较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编写体裁除...
...金匮著作。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编着。全书分22篇,每篇按因、症、脉、治等,将《金匮要略》原文重新编排使其条理化。为了便于讲解原文,故用提示、讨论以及附列参考资料等形式进行分析、综合和对比。选用历代医家注释亦较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编写体裁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