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歌】疳形如紫疥疮,痛痒时作多伤,因风热闭腠理,消风散服功最强。【注】此由风热闭塞腠理而成。形如紫疥,痛痒时作,燥多热,宜服消风散。方剂:消风散(见项部钮扣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91-34.html

_《血证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破.宜当归延胡索血竭没药荆芥穗京墨 红醋淬童便引.血晕之.吐衄家间亦有之.医者不可不知.产后血崩.乃荣气空虚.不能摄归经.大剂归脾汤主之.如兼汗出气喘者.乃是脱气散之危.参附汤.加阿胶熟地茯苓甘草以救之.然又有怒气伤肝.肝气横决....

http://qihuangzhishu.com/686/39.htm

痹虚劳病脉并治_《金匮要略方论》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论一首 脉九条 方九首)问曰: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身体不仁,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25/9.htm

_《景岳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曰∶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是也。然又有阳明,其人喜忘,屎虽硬,而大便反快,其色黑者,是亦蓄。故凡诊伤寒,但其少腹硬满而痛,盒饭问其小便,若小水自利者,知为蓄,盖小水由于气化,病在而不在气,故小便利而无恙也。血瘀于下者,去则愈...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yuequanshu/124-14-10.html

病辨证包括哪些内容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大病等,伤精耗气,化之源枯竭。 2.血瘀 【概念】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是为血瘀。 【临床表现】常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80.html

肝脾不调与肝胃不和鉴别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云:怒则气逆,甚则吐血,法宜引归肝”(《国医宗旨》)。因此,肝火盛,灼伤胃络,易形成吐血、呕血的病理转归。 鉴别要点 肝脾不调: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遇怒则诸加重,腹胀,便溏不爽,泻必腹痛,泻后痛减,...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58.html

热入室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热入室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热入室病是温病病程中的常见型,它是多因素、多环节病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阴津损伤与温病瘀热证形成密切相关,热盛津伤、血行涩滞是热入室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在温病治疗中合理使用养阴生津方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ReRuXueShi251266.htm

当归和散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脾胃论》当归和散治肠 下,湿毒下。川芎(四分) 青皮 槐花 荆芥穗 熟地黄 白术(以上各六分) 当归身 升麻(以上各一钱上件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清米饮汤调下,食前。 目录 《脾胃论》当归和散 《治宝鉴》当归和散 《脾胃论》...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dangguihexiesan.html

血瘀的现代诠释_【中医宝典】

...不流”,但造成血瘀的气又可分为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以来说,则又有血虚血瘀、出血血瘀、污秽性血瘀之分。“用现代语言来总结,由于血瘀是由很多不同的原因引起,所以它所造成的病种包括了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血液、结缔组织、内分泌、肿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9.html

肾阳虚研究进展_【中医宝典】

...腺嘌呤喂养大鼠诱导的阳虚证模型,可见睾丸组织萎缩,大部分曲精管退行性变,各级精细胞变性,睾丸酮含量明显降低,具备肾阳虚的临床表现。另外,用雷公藤多苷直接作用于精子和精母细胞,出现血浆雌激素升高和雄激素下降的改变,而温肾阳的药物可以纠正这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8.html

共找到145,5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