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祗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北宋医家。精研伤寒之学,推崇张仲景学说之精要,能变通于其间,于伤寒辨脉及汗、下、温等治法颇有发明。撰有伤寒微旨两卷(1086年),辨析伤寒论辨证用药理论。原书已佚,今有永乐大典辑录本。后世医家多数推崇。...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46.htm

伤寒论方解上篇导言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本篇与伤寒论原文读法篇对照着读。读伤寒论者,只喜读方,最怕读文。文无理路可寻,方有病证可按也。虽有病证可按,仍无理路可寻。前代儒医徐灵胎谓伤寒论只可一章一章读,不能整个读。夫所谓论者,乃整个,非一章一章,如按章去读,不读整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5-1.html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运气 增订客气客运活法 卷中\古今名医暑证汇 张仲景·伤寒例第三、湿第四、辨太阳病脉第五 孙思邈·伤寒例 刘河间·中暑 李东垣·暑伤胃气 朱丹溪·中暑 辨动得静得 方古庵·附余暑 王节斋·附余暑 陶节庵·辨张仲景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engdingyepingshangshuquanshu/index.html

张仲景寒热药共用组方探寻_中医名家_【中医宝典】

...张仲景是中医方剂史上创制寒热药共用经典方剂的先师,笔者通过对其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寒热药共用组成的方剂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有三种寒热药共用组方方法。 寒热并治法 该法是针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寒证和热证同时存在的寒热错杂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jia/b34875.html

秦汉时期医学著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仲景选甚精,指事施用”:宋·李昉太平御览引高湛的观点:“王叔和编次张仲景方论,编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明清医学家也多给予肯定和赞成。因此,学者多认为伤寒杂病——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者,乃王叔和整理之功。此后,该书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9.html

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04.htm

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92.htm

经方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着作。把素问灵枢记载的方剂和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合称为经方。把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称为经方。一般所说的经方系指第三说(清....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695.htm

金匮玉函经辨证新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关系;三是将病因高度概括为内、外、不内外三个方面,成为中医传统的三因学说。 六经非经 实为六病 笔者认为六经辨证只是一个空架子,其理由:①从宋刻伤寒论序中,只有“王叔和撰次张仲景甚精,皆可施用……惟王叔和能学之……校定张仲景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919.html

徐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明末清初医家。字周道。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因病自学医经医方。精脉诊,擅治伤寒。尝撰伤寒论遥问十四卷(1672年)、伤寒续遥问四卷,后附有张仲景伤寒原方遥问。另撰脉经直指碎金集,未见刊行。②清代医家。字安步,一字鉴泉。...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68.htm

共找到469,6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