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腧穴看作是一个小点,而应有一个立体的腧穴概念。临床上针刺同一个腧穴,如果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那么刺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刺感应和治疗的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对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99.html

孙思邈三人明堂图(重绘)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唐以前传统的明堂图主要指全身腧穴总图,一般为正人、伏人、侧人三人明堂图,故这一时期的明堂图也称作“偃侧图”。 年代:1992年 作者:孙忠年设计、邵芾棠绘图 大小:175×75cm 简介:唐以前传统的明堂图主要指全身腧穴总图,一般为正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3.html

针灸文化--宋金元时期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这一时期在临床方面,涌现出了大批的针灸名家,如王执中、窦汉卿、马丹阳等,他们各具特色,各有绝学。 宋代针灸文献特点主要体现在腧穴文献方面。首先于宋初太平年间,在系统整理前代针灸腧穴文献的基础上,编成《针经》、《明堂》各一卷,载于大型官修...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8.html

刺伤内脏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刺伤肾脏,可出现腰痛,肾区叩击痛,血尿,严重时血压下降、休克。刺伤胆囊、膀胱、胃、肠等空腔脏器时,可引起疼痛、腹膜刺激征或急腹症等症状。(二)原因主要是施术者缺乏解剖学、腧穴学知识,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加之针刺过深,或提插幅度过大,造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13/60.htm

09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针灸考试大纲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脏腑,沟通内外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要点: 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 第四单元 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五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12.html

黄帝内经·灵枢·背俞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我想知道五脏的腧穴都出于背的什么部位。 岐伯说:背中大腧在项后第一椎骨下的两旁,肺腧在第三椎骨的两旁,心腧在第五椎骨的两旁,膈腧在第七椎骨的两旁,肝腧在第九椎骨的两旁,脾腧在第十一椎骨的两旁,肾腧在第十四椎骨的两旁,这些腧穴...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919.html

黄帝内经·灵枢·背俞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我想知道五脏的腧穴都出于背的什么部位。 岐伯说:背中大腧在项后第一椎骨下的两旁,肺腧在第三椎骨的两旁,心腧在第五椎骨的两旁,膈腧在第七椎骨的两旁,肝腧在第九椎骨的两旁,脾腧在第十一椎骨的两旁,肾腧在第十四椎骨的两旁,这些腧穴...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919.html

俞会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俞,指腧穴;会,指脏腑经络之气在腧穴上相交会。《素问·调经论》:“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马莳注:“六阳经,六阴经,皆有腧穴所会。”...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873.htm

针灸挂图_【中医宝典】

...针灸穴位挂图是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编写了一套以真人的形体为模特、准确标示人体穴位的挂图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挂图共标示和介绍了人体430个腧穴,其中包括全部十四经穴361个,常用且疗效肯定的经外奇穴69个。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89.html

《黄帝明堂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后来,将腧穴书普遍冠以“明堂”二字,最关键的原因是古人运用了中医最常见的“取类比象”的方法。在针灸腧穴理论上,将腧穴分属十二经,每经各有五输,皆自下而上依次流注,与“明堂”建筑有十二宫,而帝王每月居一室,依次轮流居住的特点相合。并且在针灸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2.html

共找到1,6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