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之则无,按之乃得。”《脉如》、《医学探骊》、《医学实在易》、《诊脉三十二辨》、《脉论要篇》等略同。 关于弱脉客观形象的比喻脉诀》提出了“如烂绵相似”,是形容其软。其后《察病指南》、《脉法统宗》、《脉论要篇》等书都引用其说。《四诊举要》说:...
...脉者,乃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缓。又,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急则脉急,性缓则脉缓,反此者逆,顺此者从也。又,诸数为热,诸迟为寒,诸紧为痛,诸浮为风,诸滑为虚...
...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知内者,按其处而经纪之,言不差也。知外者,终其事而如始之,言不乱也。此六者,持脉之大法,谓两寸、两关、两尺诊法之大要也。此答帝问知病乍在内、知病乍在外之义...
...(按伤寒论每篇首。冠以辨字。今要略无之者。盖后人所删也。外台疗疟方。引张仲景伤寒论。每条首。有辨疟病。辨疟脉等字。亦足以证。)论十三首(三。当作五。) 脉证三条(诸本。作二条。宜从。)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徐〕医中有大关目不可专指一...
...满,即属火亢之形,而为疾病之应。长脉在时为春,在卦为震,在人为肝。肝主春生之令,天地之气至此而发舒。《素问·脉要精微论》曰∶“长则气治。”李月池曰∶“心脉长者,神强气壮。肾脉长者,蒂固根深。”皆言平脉也。如上文主病云云,皆言病脉也。旧说过于...
...(俞本。证下。有治字。是。)论一首 脉证十二条(当作十六条。) 方十一首太阳病。发热无汗。太阳病。发热汗出。按反恶寒。钱注竟属牵强。盖反。是而字讹。千金翼可以征焉。(千金翼。作而反恶寒。窃想反字。后人从本经所补入。)不恶寒。诸注亦不确。...
...脏腑之病亦不同。如关脉浮缓,脾虚;尺脉浮缓,肠风泄泻。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土弱湿侵。故《脉如》言:“尚有阴虚浮洪无力而缓,阴虚沉细无力而缓,是仅肖缓之体,而非得缓之神也;若弦居土位,缓临水官,盖克脉也。看此缓脉,要察胃气多少,鼓击...
...样结节、息肉呈现肉筋样结构、心肌肥厚结构、某些实体肿瘤结构等等,特征明确、专属性强,相对体积可以测量,成为脉象疾病精确诊断的重要特征。 古人对脏腑与寸口脉局部 对应关系的认识 古人对脏腑与寸口脉局部的对应关系描述得很精确,《素问·脉要精微》...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
...牵凑。且其于风与寒之旨。注家不敢辨晰。殊无可征验。姑阙其疑已。徐氏诸辈。于脾肾二脏。补出其遗。又于肝着脾约肾着三方。特论其趣。要皆不免臆度也。问曰。三焦竭部。〔赵〕尝考伤寒论。脉法中云。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营气不逮。营卫不能相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