腑形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腑形)经曰∶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曰∶为黄肠。五味入口,藏于,以养五脏气。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食入于,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入于,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

http://qihuangzhishu.com/336/218.htm

经感传现象的研究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用各种方法刺激穴位时,受试者从被刺激的经穴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而产生的如酸、麻、胀、痛、蚁行等感觉传导现象,称为经感传现象。 一、经感传现象在人群中的出现率 (1)正常人群的经感传现象 20世纪70年代,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测定经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21.html

插管术_《基础护理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cm,表示胃管进体;第三刻度65cm,表示胃管进入幽门;第四刻度75cm,表示胃管进入十二指肠(15-1)。胃管插入内的长度,相当于从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或从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约50-55cm(15-2)。15-1 胃管15...

http://qihuangzhishu.com/1009/105.htm

手太阴肺经穴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手太阴肺经穴)《内经》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其液涕。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

http://qihuangzhishu.com/336/211.htm

中医治疗反的中药方剂大全_【中医宝典】

...安散 白术散 半夏丸 半夏饮子 荜茇丸 参桂汤 雌黄丸 大白散 大半夏汤 茯苓小泽泻汤 茯苓饮 茯苓泽泻汤 甘草汤 干姜丸 古瓦汤 橘皮汤 麦门冬粥 方剂主治:反 大半夏汤 二陈汤 二根茶 茯苓泽泻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棘刺丸 铅丹(...

http://zhongyaofangji.com/zhuzhi/weifan.html

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_《子午流注针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经脉一周于身,内长一十六丈二尺。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计二百七十定息,气可环周。然昼五十荣卫以一万三千五百息,则气脉都行八百一十丈。如是则应天常度,脉气无不及太过,气象平调,故曰平人也...

http://qihuangzhishu.com/931/6.htm

上脘穴_胸部腹部穴位_【人体穴位】人体穴位大全

...后再任脉下行,经水由此进入任脉的巨空腔,故名。上管名意与上脘同。 2)胃管。腑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穴内的地部经水可直接作用于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性温热,与腑气血同性,能直接作用于腑,...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78.html

经感传的形成机理_【中医宝典】

...胡翔龙 许金森 吴宝华 杨广应 张福强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感传现象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根据,因而深入研究经感传现象及其形成机理也是我们今天探讨经络实质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笔者应用大脑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刺激穴位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17.html

足阳明胃经_《医学指归》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足阳明胃经)【重二斤十四两,纡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容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http://qihuangzhishu.com/843/8.htm

足阳明胃经穴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足阳明胃经穴)凡四十五穴,左右共九十穴。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颐后下廉出大迎,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喉咙,入缺盆,下膈属...

http://qihuangzhishu.com/336/219.htm

共找到101,6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